贵港市清洁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5-11-18 15:46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2年以来,贵港作为广西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和工业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快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装机容量增长、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贵港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一)装机容量持续增长。近年来,贵港市立足风光资源禀赋,以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合理开发、优化产业布局为抓手,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为49.1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为93.06万千瓦。这一年,华润电力平南寺面100MW风电场等6个项目申请纳入《广西陆上风电发展规划》,总装机容量达1711MW,为后续风电规模扩张奠定基础。同时,覃塘北区一期350兆瓦和南区一期150兆瓦光伏发电站启动建设,拉开大规模光伏项目建设序幕。到2023年,全市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稳步提升,风电并网容量增长至58.24万千瓦,光伏并网容量提升至130.45万千瓦。截至2024年,贵港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风电装机容量跃升至67.41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达281.08万千瓦,风电和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达334.2万千瓦,较2023年新增154.96万千瓦,增长率高达86.4%。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市已竣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新能源发电项目29个,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有力推动贵港市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

(二)发电量稳步提升。2022-2024年期间,全市电力生产结构持续优化调整。2022年,全市发电量为12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其中,水力发电量43.0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5%;太阳能发电量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风力发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生物质发电量2.6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4%。截至2024年,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水力发电量6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37%;太阳能发电量攀升至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9%;风力发电量稳步提升至1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生物质发电量2.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三)能源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20亿千瓦时,其中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的50%。截至2024年,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63.3%,比2022年提高13.3个百分点,而火力发电占比由2022年52.6%降至2024年38.8%。清洁能源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二、贵港市清洁能源的特点

(一)资源优势明显。贵港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长1100小时左右,充足的光照为大规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当地的风能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多个风电场分布在全市各地。以贵港百花山风电场为例,其所在区域风力资源优质稳定,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了风能资源的高效转化,成为当地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发展模式多样。在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创新模式蓬勃兴起。如位于覃塘区的2000兆瓦多能互补新能源发电项目,是农光互补模式的典型范例。该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产业模式,利用光伏发电站,打造了独特的产业模式,板下适宜种植面积7000多亩,目前由3家种植公司承包运营。种植藿香、乌冬、穿心莲等多种中草药,这种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用工高峰时可吸纳大量村民就近就业。而位于桂平市新恒港澳洲淡水龙虾产业示范区,积极打造“渔光互补”模式,2000万尾澳洲淡水龙虾在光伏板下的水池中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喜阴,光伏板的遮挡可使水池温度下降2—3℃,有效提高了龙虾成活率。该基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池300亩、育苗车间10栋共6000平方米等设施,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6万元,并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

三、贵港市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

(一)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贵港市清洁能源项目将不断增加,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这一发展态势尤为显著,全市规划全年主要能源电力产业项目达34个,预计年实现投资34亿元以上。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落地与推进,加上技术进步促使能源转化效率提升,以及政策在项目审批、补贴等方面持续发力,将推动贵港市清洁能源规模不断壮大。

(二)产业融合加深。清洁能源将与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多的“光伏+N”新型业态融合模式,提高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在一些光伏产业基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下,橘子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形成了“农光互补”的产业融合模式。而在一些风电场,其独特的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发展风电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未来,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技术创新推动。在光伏发电方面,追光式光伏板等高效技术得到应用,提高了发电效率。如贵港中能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板分为固定式和追光式,其中追光式光伏板占比为52%,与固定式相比,追光式光伏板发电量是固定式的1.1倍,效率更高。未来,随着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清洁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研发新型储能设备,可在能源生产过剩时储存能量,在能源供应不足时释放能量,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对能源的精准调度和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出台更多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未来,政府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等方面也可能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投身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贵港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四、贵港市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于清洁能源发展,部分偏远地区输电线路容量有限、损耗大,导致“弃风弃光”现象。储能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有效解决清洁能源间歇性、波动性问题,制约大规模消纳。

(二)技术与成本制约。储能技术成本高、寿命有限,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行业尚未产业化。光伏发电效率提升缓慢,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政策协同不完善。部门间政策协同不足,存在土地规划使用、资金投入分散、成本投入过高、资源缺乏共享等问题。

五、推动贵港市清洁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输电能力和消纳水平。制定储能产业规划,支持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等项目,重点推进贵港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二)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储能、风电核心部件等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产业链协同,降低生产成本。

(三)优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有效协助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