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19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大势所趋。2019年,北海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一、规上服务业运行特点
(一)营业收入增速稳步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9%,比上年同期提高58.4个百分点,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在全部22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长的13个行业共有91家企业,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75.8%,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5.6%,同比增长122.2%,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4.4个百分点。其中,有6个行业大类增幅超过2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482.1%;商务服务业增长157.4%;水上运输业增长99.5%;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2.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45.8%;居民服务业增长22.9%。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增企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强有力拉动。伴随各级政府互联网+各项利好政策,互联网辐射效应逐步显现,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给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助推新兴产业快步发展。2019年,在广西星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沐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海吞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新增企业的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2.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396.2个百分点。在广西京东新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凡普金科集团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71.5个百分点。
(三)收入聚集效应明显,大企业主导作用突出。2019年,在全市120家规上服务业中,营业收入5千万元以上的有3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25.8%,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97.8%,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的18.3%,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94.4%。可见,占比仅为18.3%的大规模企业营业收入占了九成以上。从内部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4家,占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单位数的63.6%,累计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88%。
(四)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平稳增长,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近年来,北海市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市规上服务业特别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GDP核算的贡献也是越来越重要。2019年,全市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68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5%,高于全区29.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3位,对北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对全市服务业支撑力度逐步增强。
(五)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势强劲。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区21.5个百分点,居全区第4位。主要支撑因素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贡献突出。全市该行业营业收入增长61.2%,拉动规模以上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新增企业北海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对该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0.2%,拉动其增长23.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服务业行业结构偏重问题依旧突出。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来看,目前北海市规上服务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个门类行业,企业数量占规上的比重为75%,剩余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六个行业占比不足三成,行业分布过于集中分布发展不均衡。
(二)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模式。从企业数量看,全市1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其中:海城区70家,银海区32家,合浦县11家,铁山区7家。全市各县区之间,除入统单位数发展不平衡之外,企业整体规模上差距也很明显。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海城区的营业收入占比较大,目前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的比重已达88.3%,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更是达到94.3%,北海市各县区入统企业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制约着全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三)企业效益有所下降,部分行业亏损额扩大。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亏损1.58亿元,22个行业大类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实现盈利的只有9个,亏损的行业有13个。其中,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两个行业从6月份开始持续亏损,到11月份亏损额分别达12.89亿元和0.32亿元,造成北海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亏损面加大。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在确保传统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大力推进新型服务业行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能、高环保、高质量的新型服务业,科技含量高、具有关联带动性的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企业经营活力,促进服务业良性发展。
(二)协调各地资源配置,引导经济利益最大化发展。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现有服务业企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同时,结合各县区主导和特色产业,支持支撑这些产业设计、研发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发展县区特色产业,引导县区服务业经济新突破。北海市各地区间发展状况各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也各有不同。因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区产业,充分利用各地有效资源,对各县区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至关重要。三是海城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结构单一,主要得益于商务服务业行业拉动,增速容易受行业影响而出现异常波动,需引起重点关注,可结合本区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行业业态,优化行业结构,确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降低成本税费负担,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水平。要密切关注部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增速回落、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主管部门要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监测和引导,一方面要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帮助企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在企业融资贷款、用工、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