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渐凸显。
一、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的现状
(一)乡村市场发展加快,城乡零售差距明显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防城港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消费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差距不断缩小,但是总体而言差距仍较大。2017年,防城港市实现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7亿元,比2010年增长178.8%,年均增长15.8%;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135.5%,年均增长13.0%。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年平均增幅快于城镇市场2.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8.6%,上升到2017年的10.1%,提高了1.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呈现出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局面。但是消费的差距明显。2017年防城港市城镇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0680元,乡村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112元,城镇是乡村人均数的6.7倍,比2010年缩小4.7倍,消费市场差距巨大,但差距缩小也较明显,农村消费市场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差距显著
自建市以来防城港市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7.4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41.62亿元,年均实现了13.7%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459元增加到79351元,年均增长12.6%,经济整体水平和规模快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极大改善。2017年,防城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079元,是2010年的1.8倍,平均增速达到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73元,是2010年的2.4倍,平均增速达到13.3%。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有效促进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2017年防城港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0538元,是2010年的1.9倍,平均增速达到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873元,是2010年的3.1倍,平均增速达到17.7%。但是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仍较大,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仅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5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多消费9665元。
(三)城乡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消费额差距巨大
随着防城港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已经从满足吃、穿等基本温饱型商品,逐步转向提升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层次的商品,居住、健康、教育、娱乐等支出占比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防城港调查队提供的2010-2017年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分类显示,城乡结构基本相似,食品和烟酒类的消费保持在30%的比例,是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一块支出,居住类的支出占到了消费支出的20%左右,排第二位,交通通信类支出占10%以上排第三位。食品、居住和交通这三类支出占到了消费的60%以上,其中城镇占比达70%,乡村占比也超过60%。食品烟酒类支出持续下降,吃、穿等基本温饱问题已解决,消费升级为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生活品质更高的追求上来。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类的比重较快上升。防城港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10年的40.6%、53.7%,下降到2017年的33.5%、33.7%,城镇居民下降了7.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下降了20.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分别由19.0%、5.4%和3.9%提高到22.8%、8.0%和6.3%。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分别由14.3%、6.1%、6.0%提高到19.7%、16.0%、11.3%。
防城港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虽然相差不大,但绝对额相差较大,其中差距较大的是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等类,消费额城镇分别比乡村多出2.2倍、1.2倍、2.1倍、1.4倍。
(四)城乡住房消费增长过快,城镇居住负担重于乡村
随着住房市场化,住房产业的繁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却也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居民住房消费呈现非均衡发展趋势。从房屋交易中心提供的商品房价格资料看,防城港市商品房住宅均价(市直)从2010年的2787.35元,提高到2017年的4076.19元,上涨了1.5倍。2017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9.63亿元,比2010年增加7.19亿元,增长57.8%。商品房销售面积239.64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84.58万平方米,增长54.5%。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使防城港市城乡住房面积快速增加,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明显提高,2017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8.7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3.6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3.16平方米。与居住相关的租住费用装潢支出、建筑材料、水电燃料、物业费用、维修服务等相关支出也大幅度提升。201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居住类支出4691元,比2010年增长了1.3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类支出2144元,比2010年增长了3.3倍。城乡居民居住成本负担加重,对其他支出的挤占效果明显。2017年人均居住类支出农村居民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9.7%、城镇居民为22.8%,城镇居民用于居住类的支出明显高于乡村。
二、城乡消费品市场差距原因分析
(一)农村收入水平导致农村消费市场与城镇相差较大
2010-2017年间防城港市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城乡间差异较大,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0: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2010年城乡差距比是2.9:1,缩小0.5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水平的差距,2017年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比是1.9: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2010年是3.1:1,差距大幅缩小2.1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
1.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防城港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不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障碍仍然存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虽然防城港市在大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后,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宽,“十二五”时期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自2011年起开始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但农村居民收入仍远远落后于城市。2010-2017年,防城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达到1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高于城镇4.6个百分点,截止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差18706元,仅为城镇的41.6%。
2.受农村资本收益较少影响。工资水平一般具有刚性,拓展收入的渠道,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资本,由于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进展较缓慢,农村金融体制、经营管理机制、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体制性障碍突出,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导致农村的资本积累非常有限,农村经济从总体上拥有资本量不足是导致其在收入渠道单一,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的原因。2017年防城港市的城镇居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089元,农村为288元,相差7.2倍,比2010年扩大4倍,财产性收入导致的差距明显扩大。
3.受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影响。目前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投入仍显不足。农村医疗保健、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农村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按照现行的扶贫标准测算,全市尚有贫困人口3.4万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也比较艰巨。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水平严重制约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2017年防城港市城镇居民年人均转移净收入为5835元,农村为2690元,相差2.2倍,但比2010年大幅收窄24.7倍。
(二)城镇化发展导致城乡消费差距扩大
城镇化发展被认为是推动消费进而使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可以释放巨大消费潜力,尤其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可以长期提升这一群体的潜在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居民收入水平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释放持久的需求红利。城镇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将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群体,通过城镇化实现城乡消费的同步增长是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2005-2017年近12年来,防城港市城镇化率从31.8%上升到57.4%,提高了25.6个百分点,超过一半人口进入城镇。然而,经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10多年后,防城港市城乡消费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比为1.9:1),农村消费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大城市偏向”的城镇化战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同步,即明显促进了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而对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十分有限。
(三)供给侧不足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近年来中国居民境外消费额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而消费品市场中高端消费需求供给结构性不足,导致消费外流严重,制约了国内零售业的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人数从2000年的1050万人次攀升至2017年的1.45亿人次,中国游客出境游总消费额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从防城港市的旅游市场看,出境游人数上升也极快,从东兴口岸出境的护照团旅游人数从2014年16.27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92万人次,年均增速高达78.2%;持边境通行证参加边境游人数从2014年5.07万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20.61万人次,年均增长高达59.6%。而随着全球化加速和电商海购的普及,“海淘族”产生,消费被国外商家分流更加严重。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四)高房价抑制城乡消费需求
2017年防城港市人均居住类支出农村居民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9.7%,城镇占22.8%,在八大类支出中是除食品烟酒类外属占比最高的类别,其他六类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不足五成,居住类支出对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挤占效应明显。造成居住类占比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商品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导致相关房租物业等的费用大幅上升。高房价对消费抑制显著,一是高房价让许多人沦为“房奴”,在沉重的房贷压力下,消费无法增加。二是高房价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人们不敢消费。
三、解决城乡消费品市场差距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行业之间、各个阶层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点和关键。在城市,要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使收入透明化;在农村,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一是注重优化农业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三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六是加快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拓宽增收渠道,使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在合理确定保障水平的同时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广大劳动者;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体系改革等等,逐渐减轻或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公路建设与运输的一体化;鼓励和支持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乡镇和村一级延伸,以现代连锁经营改造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尤其要推进电商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体化,加快工农业商品的流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乡镇为中心,对所辖范围的教育、卫生、文体、体育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统筹由村、乡镇分割向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管理转变,实行城镇、农村一体化;加快城镇改造力度,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以乡镇驻地周边村为重点,加强重点村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改社区步伐,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化管理,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管理的一体化。
(三)优化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一是要通过加大进口,降低有关商品的进口关税和价格、净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吸引海购一族回流。想方设法把巨大的消费潜能尽可能在国内充分释放出来。二是提高旅游品质,发挥旅游业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丰富旅游业态产品,深入挖掘防城港市的文化特色,打造防城港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工作。创新旅游扶贫的模式,加强与农、林、水等产业融合,推动旅游扶贫村建设,助推旅游扶贫;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工作。三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服务供给水平。给予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更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和财政专项资金补贴;通过竞争性项目审批控制、价格补偿、税收返还、资源补偿等方式,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各类公共事业项目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一轮的消费热点。
(四)降低城镇居民住房支出,提高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收入
一是推动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安居问题,使市场住房供给结构有利于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需要,增加居民住房消费的可选择性;引导居民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选择不同的住房方式,以降低居民的住房费用支出。二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创业环境,拓宽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渠道,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与农业补贴制度,增加农民进行商品化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居民出租住房,增加房源,发展租赁市场。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解决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随物价指数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必需品物价补贴机制。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参考文献:
1.《防城港市统计年鉴》
2.《防城港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3.《2011-2017旅游工作情况报告》
相关附件:
下一篇:柳州市2018年人口发展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