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百色市特色农产品通过多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已形成了百色芒果、西林沙糖桔、德保山楂、乐业猕猴桃、隆林板栗、百色山茶油、靖西桑蚕等一大批具有百色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特色农产品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百色市统计局近期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通过分析统计资料等方式,对全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研究,摸清了现状,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百色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71亿元,增长4.6%。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全区高0.3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区前列。
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56亿元,增长4.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76.58亿元,增长5.1%;林业总产值33.15亿元,增长7.8%;牧业总产值73.77亿元,增长3.2%;渔业总产值17.73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33亿元,增长4.8%。
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含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品加工总产值)总产值82.64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193.8亿元(含蚕茧产值5.87亿元、油桐籽产值3.19亿元、油茶籽产值8.16亿元)比重42.6%;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含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品加工业)工业销售产值61.9亿元。
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1元,增长8.8%。四大类收入中,家庭经营净收入5183元,增长9.2%;工资性收入2702元,增长9.4%;转移净收入2216元,增长7.5%;财产净收入70元,增长2.9%。
二、百色市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百色市生长着多种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作物,素有“土特产仓库”的美誉。优势产业中,芒果、秋冬菜、茶叶、烟叶种植面积排全区第一,田七、三叶青、龙胆草、鸦胆子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均排全区第一,桑园面积排全区第六。百色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全国“南菜北运”基地、“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全市现已形成了以粮食、水果、蔬菜、甘蔗、桑蚕、烤烟、茶叶、中药材、油茶、坚果等为主导产业。
(一)粮食
谷物以水稻、玉米为主。近年来,百色市粮食产业呈逐年下降态势,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26.51万公顷,下降2.0%,产量114.23万吨,下降3.5%,产值30.34亿元,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9.9%,占种植业产值比重17.2%;由于粮食价格持续疲软导致种粮效益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致使部分地方农户水田改种水果、桑园等作物,粮食面积呈逐年缩减的趋势。目前全市粮食以初级加工为主,规模以上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共5家,酒精制造1家,粮食加工产值10.71亿元,占粮食产值比重35.3%。其中,2017年规模以上豆腐及豆制品企业1家,年加工量0.22万吨,工业产值0.43亿元;淀粉及淀粉制品企业2家,其中亏损1家,占50%,年加工量6.64万吨,工业产值1.55亿元;其他未列明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家,规模以上加工大米产量0.42万吨,工业产值1.81亿元;水产饲料制造企业规模以上有广西隆林山樵饲料有限公司1家,年加工配合饲料约5万吨。酒精制造规模以上有德保县银丰工贸有限公司1家,发酵酒精约4万吨。
(二)油料
百色市油料产业呈稳定持平态势,2017年油料种植面积1.24万公顷,增长1.2%;产量达到1.66万吨,增长1.5%;产值1.09亿元,油料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0.3%,占种植业产值比重0.6%;主要以花生和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目前百色市无规模以上油料生产企业。
(三)甘蔗
近几年来,百色市甘蔗产业呈逐年下降态势,甘蔗种植面积4.74万公顷,下降5.4%;产量255.3万吨,下降15.3%。甘蔗产值13.26亿元,甘蔗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4.3%,占种植业产值比重7.5%。
(四)烟叶
据百色市烟草专卖局统计,2017年烤烟种植面积0.74万公顷,下降10.3%,产量1.63万吨,增长24.2%。产值3.6亿元,烤烟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1.2%,占种植业产值比重2.0%;目前百色市无规模以上加工烟叶生产企业。
(五)中药材
百色市已经形成了一批中药材优势和特色产区。201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公顷,产量达到2.52万吨,产值7.78亿元。2017年药材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2.5%,占种植业产值比重4.4%;拉动农林牧渔产值0.3个百分点,拉动种植业产值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保健食品制造有田林县康益土特产有限公司1家,主要生产加工灵芝保健食品。现有药材面积主要以鸭胆子、金银花、薏仁、田七、苏木、猫豆、姜黄、灵芝等药材品种为主。具有百色市区域特色的中药材品种有雅长铁皮石斛、西林姜晶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六)蔬菜
主要品种有番茄、白菜、辣椒、豆角、芥菜、生姜、西葫芦、黄瓜、南瓜、豌豆、萝卜等。近年来,百色市蔬菜产业呈稳定增长态势,百色蔬菜生产情况如表所示。2017年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10.65万公顷(复种),增长4.6%;产量达到247.32万吨,增长5.7%;产值58.53亿元,蔬菜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19.0%,占种植业产值比重33.2%;拉动农林牧渔产值1.1个百分点,拉动种植业产值2.0个百分点。百色番茄、西林火姜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右江河谷的田东县、田阳县和右江区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蔬菜产业重点县。
(七)水果
以芒果、柑橘为主。百色市水果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百色水果生产情况如表所示。2017年,百色市水果种植面积达15.88万公顷,增长17.8%,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水果产量达到115.21万吨,增长17.8%,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芒果52.0万吨,增长21.1%;柑果19.59万吨,同比增长21.8%;橙果5.39万吨,同比增长24.6%;水果产值44.79亿元,2017年水果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6%,占种植业产值比重25.4%;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2.1个百分点,拉动种植业产值3.8个百分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水果产业基地已实现了包装冷贮、品牌创建的产业化经营,“百色市右江区陆东芒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东壮乡河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田东县林逢镇盛隆芒果专业合作社”、乐业县张家湾红心猕猴桃产销合作社、德保县善缘生态水果专业合作社、德保县都安乡永发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百色芒果、田东香芒、西林沙糖桔、凌云牛心李、田阳香芒、乐业猕猴桃、德保脐橙、德保山楂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八)坚果
2017年坚果产量2.56万吨,主要以板栗为主,坚果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0.5%,占种植业产值1.0%;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0.1个百分点,拉动种植业产值0.1个百分点。隆林县板栗主要以鲜品来销售,鲜品远销湖北、福建等地,深受客商欢迎。目前没有1家规模以上专门加工坚果企业。
(九)香料(八角)
2017年八角产量2.68万吨,香料产值4.21亿元,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1.4%,占种植业产值2.4%,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0.01个百分点,拉动种植业产值0.02个百分点。目前没有1家规模以上专门加工八角企业。
(十)茶叶
2017年茶叶主要稳定种植面积2.32万公顷,茶叶产量为1.31万吨,增长6.7%。茶叶产值6.02亿元,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1.9%,占种植业产值3.4%;拉动种植业产值0.2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产值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共有14家,其中亏损企业1家,占7.1%;主要分布在凌云县10家,乐业县2家,西林县2家;全市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年加工产量1212吨,精制茶加工产量占茶叶产量9.3%,精制茶加工产量尚有很大空间;精制茶加工产值12.2亿元,占茶叶产值比重202%;近年来,在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大背景下,全市茶产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持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品牌文化创建打造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百色红茶、凌云白毫茶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茶园主要分布在凌云、乐业、西林、隆林等县,凌云白毫茶是国内少有的可同时生产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茶树品种。
(十一)蚕桑
2017年全市桑园种植面积2.06万公顷,增长9%,蚕茧产量1.35万吨(鲜),增长50.3%。2017年蚕茧产值5.87亿元,拉动畜牧业产值2.0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蚕茧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比重1.9%,占牧业产值8.0%。通过推广示范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蚕桑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桑园主要分布在平果、德保、靖西、那坡、凌云、隆林等县,一年可养蚕7-11批,全市共有5家加工企业,无亏损企业,2017年规模以上缫丝加工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占蚕茧产值比重137.6%,缫丝工业销售产值7.65亿元。年蚕丝加工量2141吨;按6.5斤鲜茧平均加工得一斤蚕丝计算,需要鲜茧1.39万吨,百色市本地生产的蚕茧产量尚未得满足加工需求,靖西市的缫丝生产线因蚕茧原料供应不足等主要问题,尚未开通全部缫丝生产线。那坡县优质茧基地缫丝加工生产5A-6A级生丝占85%以上。
(十二)油茶籽
2017年全市油茶林总面积达11.37万公顷;油茶籽产量6.23万吨,油茶籽产值8.16亿元,全市共有广西田东增年山茶油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田林县鑫福源山茶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家加工茶油企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无亏损企业,精制食用植物油加工产量2095吨,食用植物油加工总产值2.07亿元,占油茶籽产值比重25.4%。按平均出油率30%计算,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需要油茶籽原料0.69万吨,占全市油茶籽产量比重11.1%。
(十三)油桐籽
2017年全市油桐籽产量4.12万吨,油桐籽产值3.19亿元,桐籽的出油率按25%计算,规模以上非食用植物油需要油桐籽原料2.7万吨,占全市油茶籽产量比重65.5%。
三、百色市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
1.百色市地形复杂多样,地形起伏很大,海拔高差悬殊。全市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地总面积5543.57万亩,可利用土地面积4045.52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940.7万亩(石山面积1482万亩),台地和平原面积313.5万亩,山区面积占95.4%,平地面积占4.6%。全市耕地面积671.62万亩,百色市分为温热地区、温凉地区、冷凉地区三种不同类型的耕作区。右江河谷盆地属温热地区,年平均气温21.5—22℃,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5%,素有“天然温室”之誉,有“天然温室”、“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之美称;是我国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拥有“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茴油之乡”的美誉。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在这里。百色市独特的气候特点,适合多种类型的作物生长,可形成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分布。
2.产品品质保证
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分布上基本形成了“三区两带”格局。“三区”即右江河谷以果(芒果)、蔬、蔗、粮为主的无公害农业产区;南部山区以烟、桑、果(柑橙)、药材为主的绿色农业产区;北部山区以茶、桑、果(特色水果)为主的有机农业产区。“两带”即两翼山区水果带与沿江沿河沿路秋冬菜产业带。而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大多数远离城镇,属传统农业区,工业化程度低、工矿企业极少、环境状况较优,适合种植绿色食品。
(1)产业基础厚实
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造就了特色农产品多年传统种植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百色芒果、百色番茄、百色红茶、靖西大香糯、凌云牛心李、西林麻鸭、西林水牛、靖西大麻鸭、隆林黄牛、隆林山羊、隆林猪、平果桂中花猪、德保矮马、田林灵芝14个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百色芒果、德保脐橙、乐业猕猴桃、凌云白毫茶、田林八渡笋、西林沙糖桔、田东香芒、雅长铁皮石斛、西林姜晶、西林麻鸭、西林火晶、德保山楂、百色山茶油、隆林板栗、平果桂中花猪15个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百色芒果、田阳香芒、凌云白毫茶、德保矮马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百色芒果成为首批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35个农产品之一、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良好。
(2)区位交通通畅
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百色是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南宁—百色—昆明高速公路、隆林—百色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363公里,如今在建和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共7条约530公里;南昆铁路贯通百色,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铁路共5条约630公里;百色机场已开通百色—广州、百色—桂林、百色—重庆三条航线(航班);右江航运正在加快形成1000吨级航运能力,可直达广州、香港;与越南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2个和6个边贸点。如今百色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和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特色农产品鲜销可直接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加工的特色农产品可通过畅通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另外,百色市在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技术人才的聚集、流动和发展方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农业经营主体壮大
2016年末,农业经营76.65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共0.8万个;规模农业经营户0.5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5.14万人。2017年末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8家,自治区级示范社87家,市级示范社104家;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11家),家庭农场549家。其中种植业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共49家。
四、百色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少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抓农业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积极引导和有效投入,没有建立起一套推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工作机制,农业优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发展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一时难以破题。
(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部分龙头企业部分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较为松散,仅仅是简单的收购关系,在生产、管理、服务、加工、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络机制,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特色农产品加工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不含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亏损企业11家,占22.4%;由于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绝大部分是规下企业,科技研发不足,设备投入简单落后,只能加工生产腌制、烘干、罐头等初级产品,生产出来的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出口创汇受限,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也影响了区域辐射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年加工量占年生产总量的比例少,其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加工能力如蔬菜、茶叶、水果、蚕丝加工、茶油加工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
(四)生产模式亟待转型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产业模式仍是以手工操作和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原料种植生产模式,因其进入门槛低、劳动强度大、种植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缺点和受农村青壮劳动力短缺、市场价格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小农户种植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也对全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五)资金瓶颈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反映,当前资金瓶颈制约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产品开发、加工车间修建、设备添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大多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贷款异常艰难,只能靠自身发展。
(六)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部分基层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落后,手段单一,超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科研经费少,加之农户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掌握能力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较为缓慢。
五、百色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特色农业里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县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竟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代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应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力争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规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
1.全市要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实行分工负责制。农业部门要做好各县市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业务指导、示范推广、督查考核和汇总上报等工作,并积极帮助指导各县市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加强对生产基地的日常监控和抽查检测。
2.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各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和指导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具体建设,并总结经验,上报资料。
(二)强化产业规划引导
1.彻底破除把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定格在“农”字上的狭隘思想,建议由政府统一组织农业、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建立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全盘谋划特色农产品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出口创汇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大生产发展格局。
2.根据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区位交通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搞好区域布局,明确特色优势、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科学实用,长期有效。
(三)增强试点示范引领
1.加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在不断提高品质、增加收益的同时,逐步降低种植栽培成本。
2.成立专项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产业发展。
3.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的种养循环模式和粮经复合型栽培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4.加强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种植的设施装备水平,实现在减少劳动力资源投入的情况下,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由低技术、低效益向高技术、高效益转化。
(四)注重产业资金整合
1.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扶贫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以典型促亮点,以规模促效益,以标准促安全,以绿色促生态,实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换档升级。
2.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大力培植产业龙头和营销群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塑造形象,创立品牌,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的兴起,延伸农产品增值链。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各个实体应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可以是“企业+基地+特色农户”,可以是“专业市场或专业协会 +基地+农户+科研”等等,这是特色农业产业化能否发展的关键。
(五)抓好新增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组建工作
要在蔬菜、茶叶、水果、蚕丝、茶油等农产品加工下功夫,抓好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新增组建和生产工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投入,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注重品牌打造,重视市场开发,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
统筹考虑农业生产、交换、分配、销售、运输等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畅通农产品的市场渠道。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1.重点推行特色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争创省(市)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2.以严格准入审核、统一包装设计和强化质量监管为抓手,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原则,积极构建全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体系。启动质量体系建设,确保产品绿色环保安全。
3.继续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并通过政府搭台、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展销会、推介会,进一步提高百色特色农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百色名牌产品竞争力。特别加快推动“百色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商标注册和“百色色拉油”商标的注册工作。积极开展百色农产品宣传、推介与促销活动,筹备好百色芒果澳门、杭州、宁波、成都、上海、济南等大城市专场推介会,组织参加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同时,在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微店等大型电商平台举办“网上百色芒果节”等线上促销活动。
4.利用百色区位优势,对外加强与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联系合作,对内注重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的推广,紧密联系市场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七)抓好扶持政策配套
1.要根据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周期、风险、种植技术等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产业、不同环节的政策,长期、持续、大量有序地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基地建设、产业延伸、品牌打造、科技服务等方面要积极给予扶持引导。逐步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范围和区域,不断提高特色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2.按照“企业引导、农户自筹、政府扶持、信贷支持”的原则,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逐步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具有百色市特色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
(八)重视科技进步
强化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为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产出效益奠定基础也很重要,要加强品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引进,为生产环节搞好供应。
(九)重视产区的生态产业发展
防止对农业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加强生态环境良好保护中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搞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进农业生态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十)加强农作物防灾减灾
对各种作物要进一步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做好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及时沟通,紧密关注气象变化,做到灾害提前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并在灾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恢复生产指导工作。
(十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加大整治养殖蚕茧污染力度,做好百色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的落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严格把控膨大剂、多效唑等药剂在芒果等重点产业上的使用。加大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力度,改善农产品外观和内在品质,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而且特色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地位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现代趋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