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粮安工程”,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粮食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粮食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增产增收得到保障。
一、主要生产现状
2017年,全市粮食(包含豆类和薯类,下同)播种面积406.52万亩,比前10年平均粮食种植面积多1.59万亩,增长0.4%;粮食产量149.63万吨,比前10年平均粮食产量多2.96万吨,增长2.0%。
(一)耕地保护工作加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
201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整治和耕地提质改造等措施,耕地面积保持539.25万亩,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416.85万亩。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小块并大块”项目6个,实施规模0.7万亩,总投资392.5万元。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二)水利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灌溉面积持续增加
2017年,财政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3029.55万元,较上年增加了2.64万元;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当年下达投资项目总体完成率87.42%;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73.23万亩,比2016年268.28万亩增加4.95万亩,达到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保持增加的目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际完成建设面积4.95万亩;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确定覃塘区为试点县,试点面积0.767万亩。
(三)流通储备条件改善,调控管理能力加强
加快推进市、县中心粮库和粮食物流设施建设,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3924万元(含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1371万元)。投资8600万元的市粮食储备库、投资2900万元的市军粮站搬迁重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建成标准仓容1.18万吨。完成“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投资167.2万元,维修改造仓容3.42万吨。截止2017年底,全市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完好仓容达到48.8万吨,比2016年新增仓容2.2万吨。利用上级资金340万元推动3个中心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2017年完成招投标工作。
(四)市场调控机制完善,流通监管措施有力
积极组织粮源保证市场供应,2017年粮食总销售186万吨(贸易粮、包括转化粮),比2016年增加20%;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但幅度很小,稻谷、大米最大涨幅分别为3.66%、4.34%。按照国家健全和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要求,全市共指定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3个、应急供应网点79个、应急运输企业5个、应急配送中心13个。出台了《贵港市粮食应急预案》和《贵港市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区域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粮食流通监管全覆盖。
(五)补贴政策及时兑现,种粮积极性得到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粮食相关补贴政策和收购政策,2017年,全市完成直补订单粮食收购18.81万吨,及时足额拨付各项补贴13595.2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0756万元,直补订单粮食收购直接补贴资金4514.4万元,没有出现弄虚作假、挤占、截留、挪用和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没有出现“打白条”、“卖粮难”问题,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种粮效益低,影响种植积极性。近年来,稻谷价格是1.3-1.5元/斤,粮食价格长期低迷,农资、人工等成本普遍上涨,导致粮食种植积极性很低。
(二)耕地流转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正在进行,土地流转需要大力推进,规模经营模式正在探索,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
(三)有效灌溉面积仍然偏少,水利设施仍然落后。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50.7%,实现全覆盖目标任务很艰巨。水利设施大部分属于漫灌等传统设施,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设施仍然很少。
(四)流通加工企业缺乏,产品加工链条短。粮食加工增加值偏低,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三、促进粮食生产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粮食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粮食价格调节作用,改造升级传统粮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品牌建设,依托土地富硒资源,打造富硒粮食品牌。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扩大土地流转规模。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发挥全程机械化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设立产业扶持资金,对种植大户给予适当低价补贴。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兴修适应现在农业发展水利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四)建设粮食展销市场,支持批发和新零售业务。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深加工企业,解决粮食发展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