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3 08:22 来源:梧州市统计局

在第三产业与工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在各国经济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经济”也随之产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开始成为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水平的标准之一,成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性服务业最早由Greenfield提出,后经过BrowningSingelmann等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得到深化,它是指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提供中间需求的服务行业,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下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的分类为标准。目前梧州市服务业涉及10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6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本文将用2003-2016年这六大行业增加值的数据来分析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发展速度加快,但总量规模偏小、产业比重偏低

2003年以来,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3-2016年期间,梧州市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由30.21亿元增加到169.08亿元。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2%,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近几年梧州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规模来看其总量规模仍然偏小,产业比重仍然偏低。按照文中所界定的生产性服务业范围,截止到2016年梧州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69.08亿元,占GDP比重为14.4%,而肇庆市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322.07亿元,占GDP比重为15.3%,但如北京等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可见,梧州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不足,产业比重有待提升,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内部结构、层次日趋优化,但科技含量不高,新兴行业发展水平依然偏低

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中,一般认为以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的行业属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而以知识和技术作为主要投入要素的行业属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此,本文中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物流)、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作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作为新兴生产性服务业。

 

由图1可知,近年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梧州主要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稳步增长。2003-2016年期间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在12%以上,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3年的88.5%降为2016年的70.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2003年的36.8%下降到2016年的21.4%,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呈逐渐优化趋势,但相较而言,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仍处于相对较为突出的地位。由此表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在梧州经济发展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与东部以及中西部发达地区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还较薄弱

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看,作为从制造业内部生产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的活动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即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因此,根据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应该是伴随着工业产值增长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总额也应该同步增长。

 

由图2可知,2003-2008年梧州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下滑明显,2008年以后占比平稳增长,特别是近五年,稳中有增,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梧州在工业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双向因果关系。

但从行业内部看,2003-2008年期间,梧州主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占工业比重的比重都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房地产业下降明显,2008年以后平稳增长,2013年以后占比增长较快,但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仍然很小(如图3所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缺乏明显优势,支撑效应也比较薄弱。

 

二、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和提升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具体来说,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能带动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以人均GDP来衡量。

(二)工业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也就是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断增大的过程。可见,工业化的深化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来说,一个地区工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带动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三)市场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因此,随着专业化分工的逐步细化,其发展也体现出由“内在化”向“外在化”或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的演进趋势。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服务业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也就越快。具体来说,一个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就越能带动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以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值与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衡量。

(四)对外开放程度。服务业跨国转移是服务业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其中服务业务和项目的离岸外包则成为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要载体。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将有利于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吸引和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绩效。具体来说,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就越能带动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以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衡量。

(五)技术进步。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先进的科技和高素质的人才是其主要的投入要素;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实践表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起到关键的作用。可见,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以全社会R&D人员数来衡量。

(六)基础设施水平。本文以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来衡量。

(七)政府作用。本文以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来衡量。

(八)城市化水平。本文以城镇化率来衡量。

三、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研究采用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并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和与定义的匹配程度,选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六个行业作为统计口径。研究数据是从《梧州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获得,构建如下的研究模型。

 

(二)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因素进行准确识别,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各主导因素与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受许多要素影响,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人们很难分清哪些因素是主导因素,哪些因素是非主导因素;哪些因素之间关系密切,哪些不密切。灰色关联分析为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的步骤为:

1.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个变量间存在着量纲,所以首先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差异对结果的干扰,结果见表2

 

2.计算差序列

 

由此计算出差序列结果见表3

 

3.求灰色关联系数

 

 

 

 

由灰色关联结果可知,八大影响因素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灰色关联系数都大于0.6,表明这八大影响因素不同程度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从具体数值上看,现阶段各影响因素与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联度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作用、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和技术进步,对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密切的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这两者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了0.88,远远大于其它因素。这两者为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最为密切的影响因素,

政府作用和工业化水平分别为0.86780.8611,也是与梧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密切的因素,一方面,梧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由于近十年产业转移升级才得以迅速发展,前期政府的扶持与鼓励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洽谈和承接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项目、给予财政及税收等一系列扶持与优惠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所服务的,其与工业密切相连,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均收入

本文是以人均GDP来衡量梧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结果看,经济发展水平与梧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高度相关,但梧州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消费水平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从而会间接的阻碍梧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保证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一方面,继续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往往大于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我们应合理利用需求弹性系数,提高低收入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第二,谋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互有影响,谋求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不失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政府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活动分离,鼓励制造业将仓储、物流、包装设计等环节外部化,并将这些职能有序地分离,这样既可以使制造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上,又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契合制造业的发展,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集中于研发设计、品牌运作的技术服务平台,集中于物流、金融、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第三,制定有利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个性化和特色的特征,客观上需要更健全的法制环境和有利的产业政策来保证其健康发展。要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其运行的产业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和引导。首先,制定配套的产业规划和实施细则,破除要素价格歧视以及降低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外资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创造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激发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梧州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简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审批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再次,解决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题,放宽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