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抓手,以“振兴文化产业”为突破,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全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梧州市已成为岭南文化传承的重要城市,但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一、梧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单位33家,比2012年增加4家。其中,文化制造业单位9家;文化服务业单位19家;文化批零业单位7家。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24.0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05%,比2012年增长0.55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9%,比2012年增长0.42个百分点。
图1:2012-2016年梧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从增加值行业占比看,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大。2016年,梧州市实现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2.0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50.2%。其中9个行业小类的规上文化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1.44亿元,同比下降6.22%;规下文化工业企业增加值为0.64亿元,同比增长43.9%。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0.96亿元和8.49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和35.3%。
表1:2016年梧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指标名称 |
增加值(千元) |
在全市占比(%) |
同比增长情况(%) |
法人单位合计 |
2194189.71 |
91.18 |
9.2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1144080 |
47.54 |
-6.22 |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
64378.2 |
2.68 |
43.94 |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 |
20643.4 |
0.86 |
1.55 |
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 |
75400.5 |
3.13 |
78.69 |
服务业企业 |
734319.3469 |
30.52 |
46.42 |
服务业事业单位(含社团) |
115090.1172 |
4.78 |
-19.87 |
无财务数据单位 |
40278.14625 |
1.67 |
9.21 |
产业活动单位 |
45200.30803 |
1.88 |
9.21 |
个体经营户 |
166945 |
6.94 |
7.58 |
合 计 |
2406335.018 |
|
9.09 |
从增加值行业细类看:文化制造业中,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类占10.68%、玩具制造类占12.6%、颜料制造占65.1%;文化批零业中,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类占34.2%、家用电器类占18.2%、图书、报刊类占25.6%;文化服务业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类占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类占比5.9%;文化旅游服务类占比1.3%;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类占比2.4%;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占比8.0%;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占比13.2%。传统文化产业的占比十分高,文化创意、制作、生产等占比相对较低。
(二)岭南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一是举办2016年“壮族三月三”梧州、肇庆、云浮三地非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肇庆、云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艺人到梧展演,开创了梧、肇、云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的先河。二是举办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西(梧州)主场城市系列活动。来自全区14个地市和广东省佛山、肇庆、云浮等市9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4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民间艺人在梧州园博园打造了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非遗大观园。三是发起珠江—西江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倡议。为东、西部文化遗产合作发展及珠江—西江经济带文化遗产一体化发展先行搭建示范载体平台。四是加强两广粤剧文化交流,打造梧州城市新名片。组织梧州粤剧团赴澳门、广州、深圳、茂名、南宁、柳州等地开展了多场赛事演出,进一步提高了梧州粤剧在珠—西经济带城市间的影响力。五是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文化交流,开展战略合作。其中,全市已与肇庆在2013年签署了文化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新增与云浮、佛山、茂名等三市签订了文化合作框架协议。
(三)弘扬梧州特色历史文化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组织完成《袁崇焕传》(梧州版)、《梧州——岭南文化古都》、《梧州记忆——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集》等图书音像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二是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扎实推进。五大文物保护工程及三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目前藤县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中心楼梯改建项目已完成。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全市22家文物收藏单位共17343件/套不可移动文物的采集、录入、报送等工作,初步实现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16年全市新增区级名录6项,市级名录33项,四级名录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发放传承经费制度逐步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文化企业)总体运营状况良好,私营企业及小微型企业快速增长,一直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但国有企业效益不佳,营利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广电设备更新落后,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都严重制约着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长远、快速、健康发展。
(一)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处于低水平阶段,发展滞后,与地区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投入多、产出低,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5%,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41个百分点,低于南宁1.47、桂林1.03个百分点。
(二)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一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很好的融合,各自为政,缺少行业间的合作共赢,更缺少跨界合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旅游景点不少,但游客少,省外游客更少,深度游比较差。2016年全市拥有旅行社24家,但规模普遍偏小,业务开拓能力不强,达到规模(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或从业人员达到50人及以上)的旅行社仅有2家;三是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少。在全市2830家文化经营法人单位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行政事业单位122家,分别占总数的1.17%、4.31%。可以看出,全市多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规模小、缺乏竞争力。
(三)市内消费市场小,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全市文化消费水平低,这与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有关。由于全市没有大型剧院、图书馆,市民文化消费缺乏平台。从文化产业企业来看,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并集中在宝石加工,竞争力不强;缺少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跨界联姻、深度融合,缺少文化创意元素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和植入,缺少创新及新业态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开拓新空间。内外条件的制约,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科技发展及广泛应用不相适应。
三、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开发。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重点围绕全市建城2200年纪念活动,抓好珠西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设,打造珠西经济带文化交流、合作、传播、展示的新平台。以老梧州故事为陈列主题,加大对梧州的宣传报道。
(二)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以及广播电视节目乡镇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升级改造,县(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
(三)组织举办各类群文艺术活动。继续举办“鸳江欢歌”文艺周周演和“激情广场大家乐”广场文化活动。通过新年音乐会、春季晚会、粤剧节等活动打造具有梧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广大市民文化生活,以多彩的文艺助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
(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才能增强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代表性突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养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
(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梧州市在全国的知晓度。通过举办各种会议、论坛、赛事、文艺活动等,邀请及吸引四面八方的宾客,汇聚梧州,感受绿城水都梧州。
相关附件:
下一篇:贺州市企业创新活动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