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十八大以来基本单位稳步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23 15:18 来源:桂林市统计局

 

 

基本单位作为最基本的单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和载体,其总体的规模、结构、布局、生产要素配置等特点和变化,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走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从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市场需求萎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用得力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积极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加快能源交通和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基本单位快速发展,单位总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单位整体状况

2013年以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单位数不断增长,2012年末,桂林市法人单位35993个,占广西法人单位总数的13.1%,在广西14个市中排位第2位(南宁市排第1位)。2016年末全市法人单位56513个,比2012年末增加了20520个,增长了57%,占广西法人单位总数的11.9%,在广西排位第2位(南宁市排第1位)。(详见表1

二、全市基本单位分布主要特点

2013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政府机构改革、企业改组改制和兼并重组的实施,全市基本单位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企业法人的快速发展,强力支撑全市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法人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动力,其数量的不断增多,保持了全市经济增长的活力,提高了经济的自身发展能力。企业法人的快速发展,其他各类单位稳中有增,使全市单位类别结构逐步优化,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桂林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16年末,全市共有法人单位56513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41959个,比2012年末增加16693个,增长66.1%,企业法人增速比全市法人单位增速高了出9.7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占全部法人的比重为74.8%,比2012年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详见表1)。企业法人占比提高,反映了全市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法人成为带动法人单位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1  法人、企业法人增长情况表

单位:家

地区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占法人单位的比重(%

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占法人单位的比重(%

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占法人单位的比重(%

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占法人单位的比重(%

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单位数

企业法人占法人单位的比重(%

广西

274682

180326

65.6

237572

149209

62.8

334564

230233

68.8

402587

290980

72.3

498376

371640

74.6

桂林

35993

25266

70.2

30371

19648

64.7

40634

28401

69.9

47809

34783

72.8

56513

41959

74.2

 

(二)第一产业单位快速发展,农民合作社井喷式发展

随着桂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同时由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数快速增长,农民合作社井喷式发展。2016年末,全市农、林、牧、渔业法人8039家,占全市法人总数的14.2%,比2012年末增加了5525家,增长219.8%。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4059家,比2012年末增加了2567家,增长了172.1%。农民合作社成为第一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也拉动了全市的法人单位的快速增长。

(三)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桂林市是国际闻名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发达,同时桂林市注意调整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法人单位数量来看:2016年末,全市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为8394个,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为40080个。同比2012年末分别增长26.1%49.4%(详见表2)。2016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法人单位的70.9%,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法人单位的行业分布来看:在第二产业中,得益于桂林市加大城镇化的建设的步伐,建筑业发展迅猛,2016年末比2012年末增长了115.7%,制造业增加了14.4%,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采矿业比2012年末减少了16.5%。在第三产业中,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快,增长率分别为238.4%124.9%。同时,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入,桂林市卫生和社会工作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较2012年末有所减少。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详见表2

2  全市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增长情况

单位:家

项 目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增加

增长(%

第二产业

6656

5449

6483

7372

8394

1738

26.1

采矿业

605

472

521

523

505

-100

-16.5

制造业

4193

3456

3973

4454

4798

605

14.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824

817

836

830

861

37

4.5

建筑业

1034

704

1153

1565

2230

1196

115.7

第三产业

26825

24053

29171

34790

40080

13255

49.4

批发和零售业

8423

7385

9414

11225

13860

5437

64.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31

433

551

669

854

323

60.8

住宿和餐饮业

786

711

804

969

1185

399

50.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51

381

633

1102

1526

1075

238.4

金融业

457

72

366

476

432

-25

-5.5

房地产业

1278

1025

1354

1603

1902

624

48.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63

2321

3410

4667

6215

3452

124.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383

1286

1465

1833

2148

765

55.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43

448

523

595

685

242

54.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703

565

745

974

1114

411

58.5

教育

1546

1725

1916

2108

1979

433

28.0

卫生和社会工作

571

720

751

794

556

-15

-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58

794

900

955

1049

191

2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632

6187

6339

6820

6575

-57

-0.9

 

(四)“四上企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十八大以来,桂林市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016末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称“四上企业”,下同)共有1901家,比2012年末增加了143家,增长了8.1%。从“四上企业”增长情况来看,批零贸易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明显,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了41.4%62.1% ,这与桂林市第三产业发达的现状相符。从区域分布看:2016年末,“四上企业”较2012年末增长超过30%的五个县区是:恭城县(38.8%)、临桂区(33.3%)、龙胜县(32.5%)、全州县(31.9%)、平乐县(30.9%)。2016年末,“四上企业”较2012年末增加超过20家的县区是:临桂区(53家)、全州县(23家)、荔浦县(22家)。“四上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发展的动力。(详见表3

3  “十八大”期间全市“四上企业”在库情况

单位:家

县区

合计

房地产业

工业

建筑业

批零贸易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

住宿餐饮业

2012

2016

2016年比2012年增加

2012

2016

2012

2016

2012

2016

2012

2016

2012

2016

2012

2016

全市

1758

1901

8.1

398

343

633

636

160

136

198

280

214

347

155

159

秀峰区

169

181

7.1

35

31

15

10

16

17

27

31

44

65

32

27

叠彩区

105

105

0.0

40

34

13

10

17

11

17

19

12

24

6

7

象山区

234

211

-9.8

53

31

28

24

40

32

32

34

40

57

41

33

七星区

258

245

-5.0

60

37

71

67

29

25

35

47

40

46

23

23

雁山区

21

18

-14.3

3

2

13

8

1

0

0

1

2

4

2

3

临桂区

159

212

33.3

55

63

61

82

7

4

16

26

14

28

6

9

阳朔县

70

81

15.7

9

8

24

23

4

4

4

6

12

17

17

23

灵川县

143

148

3.5

37

32

72

67

5

5

23

33

6

11

0

0

全州县

72

95

31.9

7

11

44

53

7

7

6

12

5

9

3

3

兴安县

114

97

-14.9

27

15

57

45

5

4

6

8

9

16

10

9

永福县

87

98

12.6

17

18

57

51

3

3

5

7

3

18

2

1

灌阳县

42

46

9.5

3

2

27

29

3

3

5

6

3

5

1

1

龙胜县

40

53

32.5

5

5

19

23

3

3

5

8

5

9

3

5

资源县

41

50

22.0

2

5

31

29

3

3

1

3

2

7

2

3

平乐县

55

72

30.9

14

19

21

25

7

7

4

8

7

10

2

3

荔浦县

99

121

22.2

22

16

57

67

6

4

4

15

7

14

3

5

恭城县

49

68

38.8

9

14

23

23

4

4

8

16

3

7

2

4

(五)私营企业快速发展,经济机构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积极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大胆进行战略性重组,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国退民进”的特点,即:国有及集体企业单位数量减少,私营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现象。2016年末,全市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1959家,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1119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2.7%,比2012年减少了329家,减少了22.7%。私营企业33076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78.8%,比2012年增加了15630家,增长了85.6%。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不同经济类型单位在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益显示出优胜劣汰,私营经济迅速崛起,充分反映了桂林市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变化,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