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单位保持增长势头 ——“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二十五
“四上”单位(指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及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十三五”时期,广西“四上”单位不断增多,截至2020年末,广西“四上”法人单位已突破2万个,达21522个,占全国“四上”法人单位比重为1.9%,总量在全国排第18位,在西部省区排第四位。广西“四上”单位变化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单位总量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业增幅最大
2020年末,广西“四上”法人单位数为21522个,比2015年末增加6576个,增长44.0%,“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8.6%,比全国及西部省区的年均增速高4.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广西“四上”法人单位数变化情况见下图:
分专业看,增幅最大的是限额以上批发业(以下简称批发业)。2020年末批发业法人单位2259个,与2015年末相比,增加1089个,增长93.1%,“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6.8%。(详见表1)。
表1 2020年末按专业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专业 |
单位数(个) |
2020年比2015年增减(个) |
2020年比2015年增减(%) | |
2020年 |
2015年 | |||
合 计 |
21522 |
14946 |
6576 |
44.0 |
规上工业 |
7061 |
5511 |
1550 |
28.1 |
具有资质建筑业 |
2004 |
1223 |
781 |
63.9 |
批发业 |
2259 |
1170 |
1089 |
93.1 |
零售业 |
2685 |
1750 |
935 |
53.4 |
住宿业 |
793 |
510 |
283 |
55.5 |
餐饮业 |
529 |
318 |
211 |
66.4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3277 |
2423 |
854 |
35.2 |
规上服务业 |
2914 |
2041 |
873 |
42.8 |
二、“四上”法人单位数超千个的市由4个增至10个,南宁市单位数最多,崇左市增幅最大
分地区看,单位数最多的是南宁市,2020年末南宁市“四上”法人单位4863个,占全区“四上”法人单位数的22.6%,比2015年末增加1433个,增长41.8%。2015年末只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玉林市4个市单位数在1000个以上,到2020年末又增加了梧州市、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百色市、崇左市6个市,全区已有10个市的“四上”法人单位数在1000个以上。从增速看,增长最快的是崇左市。2020年末崇左市“四上”法人单位数为1027个,比2015年末增加569个,增长124.2%。柳州、贵港、百色、贺州、河池5个市的增幅也较大,均在50%以上,分别比2015年增长51.8%、96.0%、71.1%、70.4%和65.3%(详见表2)。
表2 2020年末按地区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地区 |
单位数(个) |
增减单位数 (个) |
2020年比2015年增减(%) | |
2020年 |
2015年 | |||
合计 |
21522 |
14946 |
6576 |
44.0 |
南宁市 |
4863 |
3430 |
1433 |
41.8 |
柳州市 |
2952 |
1945 |
1007 |
51.8 |
桂林市 |
1962 |
1923 |
39 |
2.0 |
梧州市 |
1257 |
913 |
344 |
37.7 |
北海市 |
1011 |
743 |
268 |
36.1 |
防城港市 |
656 |
503 |
153 |
30.4 |
钦州市 |
1047 |
800 |
247 |
30.9 |
贵港市 |
1505 |
768 |
737 |
96.0 |
玉林市 |
1642 |
1242 |
400 |
32.2 |
百色市 |
1400 |
818 |
582 |
71.1 |
贺州市 |
627 |
368 |
259 |
70.4 |
河池市 |
876 |
530 |
346 |
65.3 |
来宾市 |
697 |
505 |
192 |
38.0 |
崇左市 |
1027 |
458 |
569 |
124.2 |
三、规上工业占“四上”法人单位比重最大,批发业占比上升2.7个百分点
2020年末,规上工业法人单位为7061个,占“四上”法人单位数的32.8%,与2015年相比,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批发业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为10.5%,比2015年上升2.7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 2020年末按专业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情况
地区 |
单位数(个) |
比重(%) |
2020比2015增减(百分点) | ||
2020年 |
2015年 |
2020年 |
2015年 | ||
合 计 |
21522 |
14946 |
— |
— |
— |
规上工业 |
7061 |
5511 |
32.8 |
36.9 |
-4.1 |
具有资质建筑业 |
2004 |
1223 |
9.3 |
8.2 |
1.1 |
批发业 |
2259 |
1170 |
10.5 |
7.8 |
2.7 |
零售业 |
2685 |
1750 |
12.5 |
11.7 |
0.8 |
住宿业 |
793 |
510 |
3.7 |
3.4 |
0.3 |
餐饮业 |
529 |
318 |
2.5 |
2.1 |
0.3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3277 |
2423 |
15.2 |
16.2 |
-1.0 |
规上服务业 |
2914 |
2041 |
13.5 |
13.7 |
-0.1 |
四、民营企业比重提高,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八成以上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民营企业(企业控股非国有、非港澳台、非外商投资的企业) 一直占居“四上”单位的主导地位。2020年末,全区共有民营企业“四上”法人单位18688个,占 “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86.8%,与2015年相比,增加6120个,增长48.7%,“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9.4%。2020年末民营企业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单位数较快增长,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略有上升
从产业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四上”单位数有所变化。2020年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四上”法人单位数分别为9065个和12457个,分别比2015年增加2331个和4245个,分别增长34.6%和51.7%;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为42.1%和57.9%,与2015年相比,第三产业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
六、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单位数增长较快
从经济区看,“十三五”时期,单位数增长较快的是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2020年末,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单位数分别为10246个和10642个,分别比2015年增长20.5%和19.9%。左右江革命老区单位数也有较快的增长,比2015年增长10.2%。
表4 2020年末按经济区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经济区 |
单位数(个) |
2020年比2015年增减(个) |
2020比2015增减(%) | |
2020年 |
2015年 | |||
北部湾经济区 |
10246 |
7176 |
3070 |
20.5 |
左右江革命老区 |
3434 |
1916 |
1518 |
10.2 |
西江经济带 |
10642 |
7664 |
2978 |
19.9 |
北钦防一体化 |
2714 |
2046 |
668 |
4.5 |
说明: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左右江革命老区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和隆安县、马山县。西江经济带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北钦防一体化包括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七、“十三五”时期新增“四上”法人单位超1.5万个,2020年占了28.4%
“十三五”时期,每年新增“四上”法人单位由1000多个增加到4000多个,五年新增“四上”法人单位15327个,年均增长24.7%。其中,2020年新增的“四上”法人单位数最多,为4352个,成为“十三五”时期增长最强劲的年份,占了五年新增单位总数的28.4%。从行业门类看,新增单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新增1233个和1146个,合计2379个,占了新增“四上”法人单位的54.7%。
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门类单位数增长1倍以上
从行业门类看,“四上”单位涉及16个门类。“十三五”时期单位数增长较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20年末这两个门类单位数分别为235个和195个,比2015年分别增长102.6%和143.8%。
2020年末,单位数居前三位的行业门类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分别为6392个、4944个、3512个,分别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29.7%、23.0%和16.3%。“十三五”以来,这三大门类的“四上”单位逐年增多,年平均增长分别为6.8%、11.7%和6.7%,一直居“四上”单位的主导地位,2020年末这三大门类合计14848个,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69.0%。(详见表5)。
表5 2020年末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行业门类 |
单位数(个) |
2020比2015增减(个) |
2020比2015增减(%) | |
2020年 |
2015年 | |||
总计 |
21522 |
14946 |
6576 |
44.0 |
采矿业 |
315 |
278 |
37 |
13.3 |
制造业 |
6392 |
4975 |
1417 |
28.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54 |
258 |
96 |
37.2 |
建筑业 |
2004 |
1223 |
781 |
63.9 |
批发和零售业 |
4944 |
2920 |
2024 |
69.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96 |
658 |
38 |
5.8 |
住宿和餐饮业 |
1322 |
828 |
494 |
59.7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5 |
116 |
119 |
102.6 |
房地产业 |
3512 |
2639 |
873 |
33.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24 |
483 |
341 |
70.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33 |
211 |
122 |
57.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95 |
89 |
6 |
6.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62 |
84 |
78 |
92.9 |
教育 |
37 |
37 |
0 |
0.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2 |
67 |
35 |
52.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95 |
80 |
115 |
143.8 |
从行业大类看,“十三五”时期增幅较大的有社会工作,租赁业,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铁路运输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其他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11个行业大类,2020年比2015年增幅在1倍以上,年均增长率为20.2%-68.2%之间;此外,还有43个行业大类呈增长态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