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广西“四上”单位 变化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7 19:3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四上”单位(指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及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下同),广西“四上”单位不断增多,至2020年末已突破2万个。为了解“四上”单位的发展现状变化,从而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广西经济发展情况,我们依据“十三五”时期统计调查资料,从“四上”单位总量、结构及布局特征等入手开展分析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一、“十三五”时期广西“四上”单位变化情况

(一)单位总量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业同比增幅最大

2020年末广西“四上”法人单位数为21522个,比2015年末(十二五时期末年,下同)增多6576个,增长44.0%。“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8.6%,比全国及西部省区的年均增长高4.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广西“四上”法人单位数变化情况见下图:

  

分专业看,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限额以上批发业(以下简称批发业)。2020年末批发业法人单位2259个,“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6.8%。与2015年末相比,增多1089个,增长93.1%(详见表1)。

1  2020年末按专业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专业

单位数(个)

2020年比2015年增减(个)

2020比2015增减(%)

2020年

2015年

合 计

21522

14946

6576

44.0

规上工业

7061

5511

1550

28.1

具有资质建筑业

2004

1223

781

63.9

批发业

2259

1170

1089

93.1

零售业

2685

1750

935

53.4

住宿业

793

510

283

55.5

餐饮业

529

318

211

66.4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3277

2423

854

35.2

规上服务业

2914

2041

873

42.8

(二)“四上”法人单位数超千个的市由4个增至10个,南宁市单位数最多,崇左市同比增幅最大

分地区看,单位数最多的是南宁市,2020年末南宁市“四上”法人单位4863个,占全区“四上”法人单位数的22.6%,比2015年末增多1433个,增长41.8%。2015年末只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玉林市4个市单位数在1000个以上,到2020年末又增加了梧州市、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百色市、崇左市6个市,全区已有10个市的“四上”法人单位数在1000个以上。其中,同比增幅最快的是崇左市。2020年末崇左市“四上”法人单位数为1027个,比2015年末增多569个,增长124.2%。柳州、贵港、百色、贺州、河池5个市的增幅也较大,均在50%以上,分别比2015年增长51.8%、96.0%、71.1%、70.4%和65.3%(详见表2)。

2  2020年末按地区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地区

单位数(个)

同比增减

单位数(个)

2020比2015增减(%)    

2020年

2015年

合计

21522

14946

6576

44.0

南宁市

4863

3430

1433

41.8

柳州市

2952

1945

1007

51.8

桂林市

1962

1923

39

2.0

梧州市

1257

913

344

37.7

北海市

1011

743

268

36.1

防城港市

656

503

153

30.4

钦州市

1047

800

247

30.9

贵港市

1505

768

737

96.0

玉林市

1642

1242

400

32.2

百色市

1400

818

582

71.1

贺州市

627

368

259

70.4

河池市

876

530

346

65.3

来宾市

697

505

192

38.0

崇左市

1027

458

569

124.2

  

(三)规上工业占“四上”法人单位比重最大,批发业占“四上”法人单位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

2020年末,规上工业法人单位为7061个,占“四上”法人单位数的32.8%。与2015年相比,所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批发业所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则上升2.7个百分点(详见表3)。

3  2020年末按专业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情况

地区

单位数(个)

比重(%)

2020比2015增减百分点(%)

2020年

2015年

2020年

2015年

合 计

21522

14946

规上工业

7061

5511

32.8

36.9

-4.1

具有资质建筑业

2004

1223

9.3

8.2

1.1

批发业

2259

1170

10.5

7.8

2.7

零售业

2685

1750

12.5

11.7

0.8

住宿业

793

510

3.7

3.4

0.3

餐饮业

529

318

2.5

2.1

0.3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3277

2423

15.2

16.2

-1.0

规上服务业

2914

2041

13.5

13.7

-0.1

  

(四)民营企业比重提高,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八成以上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民营企业(企业控股非国有、非港澳台、非外商投资的企业) 一直占居“四上”单位的主导地位。2020年末,全区共有民营企业“四上”法人单位18688个,占 “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86.8%,“十三五”时期年均递增9.4%。与2015年相比,增多6120个,增长48.7%,2020年末民营企业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单位数较快增长,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略有上升

从产业布局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四上”单位数有所变化。2020年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四上”法人单位数分别为9065个和12457个,分别比2015年增多2331个和4245个,分别增长34.6%和增长51.7%。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为42.1%和57.9%,第三产业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在上升,比2015年上升3个百分点。

(六)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单位数增长较快

从经济区看,“十三五”时期,单位数增长较快的是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2020年末,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单位数分别为10246个和10642个,分别比2015年增长20.5%和19.9%。左右江革命老区单位数也有较快的增长,比2015年增长10.2%。

  

4  2020年末按经济区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情况

经济区

单位数(个)

2020年比2015年增减(个)

2020比2015增减(%)

2020年

2015年

全区

21522

14946

6576

-

北部湾经济区

10246

7176

3070

20.5

左右江革命老区

3434

1916

1518

10.2

西江经济带

10642

7664

2978

19.9

北钦防一体化

2714

2046

668

4.5

说明:经济区的划分: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左右江革命老区:包括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和隆安县、马山县。西江经济带:包括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北钦防一体化:包括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七)“十三五”时期新增“四上”法人单位超1.5万个,2020年占了28.4%

“十三五”时期,每年新增“四上”法人单位由1000多个增加到4000多个,五年新增“四上”法人单位15327个,年均增长24.7%。其中,2020年新增的“四上”法人单位数最多,为4352个,成为“十三五”时期增长最强劲的年份,占了五年新增单位总数的28.4%。从行业门类看,新增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新增1233个和1146个,合计2379个,占了新增“四上”法人单位的54.7%。

(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门类单位数同比增长在1倍以上

从行业门类看,“四上”单位涉及16个门类。“十三五”时期单位数增长较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20年末这两个门类分别为235个和195个,比2015年分别增长102.6%和143.8%。

2020年末,单位数居前三位的行业门类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分别为6392个、4944个、3512个,分别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29.7%、23.0%和16.3%。“十三五”以来,这三大门类的“四上”单位逐年增多,年平均增长分别为6.8%、11.7%和6.7%,一直占居“四上”单位的主导地位,2020年末这三大门类合计14848个,占“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69.0%。(详见表5)。

  

  

5  2020年末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行业门类

单位数(个)

2020比2015增减(个)

2020比2015增减(%)

2020年

2015年

总计

21522

14946

6576

44.0

采矿业

315

278

37

13.3

制造业

6392

4975

1417

28.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54

258

96

37.2

建筑业

2004

1223

781

63.9

批发和零售业

4944

2920

2024

6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96

658

38

5.8

住宿和餐饮业

1322

828

494

59.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5

116

119

102.6

房地产业

3512

2639

873

33.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24

483

341

7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33

211

122

57.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5

89

6

6.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

84

78

92.9

教育

37

37

0

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2

67

35

52.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

80

115

143.8

  

从行业大类看,“十三五”时期增幅较大的有社会工作,租赁业,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铁路运输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其他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11个行业大类,2020年比2015年增幅在1倍以上,年均增长率为20.2%-68.2%之间;此外,还有43个行业大类呈增多之势。

二、“四上”单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总量偏少,在全国所占比重偏低

截至2020年末,广西“四上”法人单位21522个,仅占全国“四上”法人单位比重的1.9%,总量在全国排第18位,在全国所占比重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新增的单位不算很多,但退库的单位不少。“十三五”时期,“四上”法人单位虽然新增了15000多个,但退库了8655个,两者相抵新增单位净增不多。相邻的广东占全国“四上”法人单位比重的13.3%,广西与先进省区比差距较大,还须加大“四上”单位的培育。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从地区分布看,2020年末南宁市“四上”法人单位将近5000个,占全区“四上”法人单位数比重超过20%,而防城港市、贺州市、来宾市的“四上”法人单位数还不足700个,占全区“四上”法人单位数的比重只在3%左右。此外,作为旅游城市的桂林市,“四上”单位增长最少,2020年末比2015年只增多39个,增长2.0%,占全区“四上”法人单位数的比重由2015年的12.9%下降到2020年的9.1%,下降3.8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占“四上”法人单位的比重逐年下降,2020年末比2015年末下降3.6个百分点

从行业门类看,2020年和2015年的行业门类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变化较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占“四上”单位的比重是上升的,制造业占“四上”单位的比重是下降的。2020年末,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上”法人单位数分别为6392个和4944个,分别占“四上”法人单位数比重的29.7%和23.0%,制造业所占“四上”法人单位数比2015年下降3.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所占“四上”法人单位数比2015年上升3.4个百分点。

按行业门类所占的“四上”法人单位比重情况

行业门类

2020年(个)

2016年(个)

2015年(个)

所占比重(%)

增减百分点(%)

2020年

2016年

2015年

2020比2016

2020比2015

总计

21522

15484

14946






采矿业

315

257

278

1.5

1.7

1.9

-0.2

-0.4

制造业

6392

4922

4975

29.7

31.8

33.3

-2.1

-3.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54

277

258

1.6

1.8

1.7

-0.1

-0.1

建筑业

2004

1264

1223

9.3

8.2

8.2

1.1

1.1

批发和零售业

4944

3174

2920

23.0

20.5

19.5

2.5

3.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96

721

658

3.2

4.7

4.4

-1.4

-1.2

住宿和餐饮业

1322

841

828

6.1

5.4

5.5

0.7

0.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5

128

116

1.1

0.8

0.8

0.3

0.3

房地产业

3512

2713

2639

16.3

17.5

17.7

-1.2

-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24

540

483

3.8

3.5

3.2

0.3

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33

242

211

1.5

1.6

1.4

0.0

0.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5

83

89

0.4

0.5

0.6

-0.1

-0.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2

98

84

0.8

0.6

0.6

0.1

0.2

教育

37

45

37

0.2

0.3

0.2

-0.1

-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2

77

67

0.5

0.5

0.4

0.0

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

102

80

0.9

0.7

0.5

0.2

0.4

  

(四)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占“四上”单位的比重非常少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十三五”时期,港澳台、外商投资的“四上”单位一直都非常少,2016年到2020年都没有较大起色。“十三五”时期“四上”单位95%以上都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外商投资所占“四上”单位的比重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下降之势。2020年末,港澳台、外商投资的企业“四上”法人单位分别为345个和300个,分别占“四上”法人单位比重的1.6%和1.4%,分别比2015年下降1.2和0.5个百分点。

2020年末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四上”法人单位情况

登记注册类型

2015年

2016年

2020年

增减(个)

占比(%)

增减(%)

2020年比2015年

2020年比2016年

2015年

2016年

2020年

2020年比2015年

2020年比2016年

合计

14946

15484

21522

6576

6038

-

-

-

-

-

内资

14232

14799

20877

6645

6078

95.2

95.6

97.0

1.8

1.4

港澳台商投资

425

423

345

-80

-78

2.8

2.7

1.6

-1.2

-1.1

外商投资

289

262

300

11

38

1.9

1.7

1.4

-0.5

-0.3

  

(五)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

2020年末在库“四上”单位看,没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达到10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不足20个。从规上工业看,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较多,主要集中在铅锌矿采选、石灰石开采、建筑石料开采、土砂石开采、饲料生产、白砂糖制造、水产品加工、水果干制品加工、木材生产、大米加工、水泥生产、电线电缆制造、火力发电、混凝土生产、钢材生产等行业。

三、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级党委、政府应借助“一带一路”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便利,积极做好“四上”单位的培育工作,加快“四上”单位的发展壮大,立足当前稳增长、加快新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四上”单位的培育工作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减免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扶持企业上规入统。对已入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用地、用电、信贷、社保、税收等方面优先给予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做好“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工作,引进龙头企业、补链企业、总部经济等重点企业,通过“三企入桂”大力引进央企、湾企和民企参与到自贸试验区的重大项目建设。  

2.政府协调各部门联动多举措培育 “四上”单位。

政府重视“四上”单位的培育效果是明显的,近年来,在 “四上”单位培育上,柳州市有很多经验做法。柳州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培育企业上规入统领导小组,每月由市长或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上规入统工作会议,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等20多个部门分管领导参加,在会上通报进度,压实责任,设立工作专班,高位推进企业上规入统工作。2020年柳州市全年新增“四上”法人单位840个,比上年增长88.8%,占全区新增入库“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19.3%。建议各级政府学习柳州市的做法,协调工信、发改、商务、住建、统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共同抓好“四上”单位培育工作。

3.利用好“准四上”单位管理模块,做好“准四上”单位统计监测工作。在广西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中设置有“准四上”单位管理模块,各级统计部门应将基本单位名录库中“准四上”单位管理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接企业,对上规(上限)单位及时收集申报入库所需要的材料,做好上规入统工作,做到应统尽统。

4.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推进“个转企”的达规单位入库。充分利用市场监管部门年报数据,掌握“大个体”情况,加快推进“个转企”工作,重点推动达标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对达标企业按材料要求及时在申报期内进行申报入库,培育和壮大更多的“四上”单位上规入统。“个转企”做得较好的是贵港市,很多达到规模的个体木材加工工业“个转企”后申报,已申报进入规上工业库。

5.加强培训力度,稳定审核入库专业人员队伍。最近了解到各县(区)统计部门负责审核的名录维护人员变动较大,有不少是新接手该项工作的。各县(区)应重视四上审核工作,建立和稳定专业人员队伍。同时加强培训力度,及时学习上规入统的达标条件,准确全面地收集申报材料,并对审核人员变动和人员薄弱的地区进行重点指导。

(二)实施强首府战略,发挥首府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南宁“四上”单位的发展壮大,补短板,强工业,提高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南宁智能制造城建设,建成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做强做大产业。这些年,南宁市的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提升,软硬环境发展较快,应充分利用南宁的优势,吸引大品牌大企业把总部基地设在南宁,把总部产业放到周边合适的区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辐射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首府担当,加快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以南宁作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三)创新发展新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及新型经济活动不断涌现,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及独特的商业运行模式不断增加,各级相关部门应关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重点高端产业链,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在培育新业态方面,加快建设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线上展览、展示、交易平台。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港澳台、外商企业落户广西

广西与东盟各国陆海相邻,优势独特,电力充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广西应把握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港澳台、外商大品牌企业到广西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