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经普看广西企业的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2020-12-01 21:5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下简称四经普)结果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广西企业在总量、地区分布、安置就业人员、行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企业发展在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吸纳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业的发展方向,更能把握经济发展的命脉。下面依据四经普数据,从广西企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推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广西企业发展主要特点

据四经普结果显示,2018年末(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广西共有法人单位49.03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8.47万个,占广西法人单位数的78.5%。与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广西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23.55万个,增长157.8%,占广西法人单位数的比重提高15.7个百分点。广西企业呈现出地区分布集中、内资企业占绝对优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吸纳劳动力就业量大,二、三产业结构更为优化、行业较为集中等特点。

(一)首府南宁吸引大量的企业落户

地区分布看,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三市,分别是13.82万个、4.47万个和3.67万个,分别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5.9%、11.6%和9.5%,3市合计21.96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57.1%。全区14个市中,企业法人单位数最多的是南宁市,占了全区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5.9%,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详见表1)。

1:2018年按地区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地区

2018年(万个)

2013年(万个)

2018比2013增减单位数(万个)

2018比2013增减(%)

合 计

38.47

14.92

23.55

157.8

南宁市

13.82

4.05

9.77

241.2

柳州市

4.47

1.65

2.82

171.0

桂林市

3.67

1.96

1.70

86.6

梧州市

1.33

0.82

0.52

63.1

北海市

1.78

0.65

1.13

175.1

防城港市

1.02

0.43

0.58

135.5

钦州市

1.35

0.55

0.81

148.4

贵港市

1.92

0.78

1.14

146.5

玉林市

2.95

1.39

1.56

112.3

百色市

2.03

0.80

1.23

154.5

贺州市

0.89

0.36

0.52

144.4

河池市

1.23

0.65

0.58

88.6

来宾市

0.88

0.43

0.45

102.8

崇左市

1.14

0.40

0.74

183.9

(二)内资企业独领风骚

2018年末,全区内资企业法人单位达38.27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99.5%。与2013年相比,增长158.9%,年均增长21.0%,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提高了0.4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比重最大,私营企业法人单位为31.72万个,占内资企业法人单位数的82.9%。

(三)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从企业控股情况看,民营企业(企业控股非国有、非港澳台、非外商投资的企业) 发展迅猛,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末,民营企业法人单位达37.61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82.9%。与2013年相比,增多23.41万个,增长164.8%,年均增长21.5%,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提高16.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主要以私人控股为主,2018年末,私人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达36.18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94.1%。与2013年相比,私人控股企业增加23.55万个,增长186.5%,年均增长23.4%,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提高9.3个百分点。2018年末按控股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占比情况如图所示:

    

说明:图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四)吸纳劳动力就业超七成

 2018年末,广西企业安置就业人员549.18万人,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3.1%。与2013年相比,企业安置就业人员增加66.82万人,增长13.9 %,占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五)二三产业结构更为优化

从产业布局看,第三产业单位数上升较快。2018年末,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达32.10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83.4%。与此同时,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有所下降,为6.37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6.6%。与2013年相比,第三产业单位数增长179.9%,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单位数增长84.6%,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下降6.5个百分点(详见表2)。

2:按产业划分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

产业划分

单位数(万个)

占比重(%)

2018年比2013年增减(%)

2018年比2013年比重(百分点)

2018年

2013年

2018年

2013年

总计

38.47

14.91

100

100

158.0

—  

第二产业

6.37

3.45

16.6

23.1

84.6

-6.5

第三产业

32.1

11.47

83.4

76.9

179.9

6.5

说明:表中数据不含第一产业,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六)小微企业保持高增长

 2018年末,全区小微企业达37.27万个,占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高达96.9%。与2013年相比,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161.4%,年均增长21.2%。

(七)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8年,广西企业全年资产总额135203.21亿元,与比2013年增长91.5%,年均增长13.9%。从分行业看,企业资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大行业,分别占企业资产总额的10.9%、36.1%、16.0%和11.8%。2018年,企业全年营业收入41043.79亿元,比2013年增长32.2%,年均增长5.7%。从分行业看,经营收入较高的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企业营业收入的38.1%和24.5%。

(八)行业发展变化情况

1.行业分布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制造业三大行业

全区企业法人单位涉足国民经济各行业。从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看,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是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2018年末,这三大行业单位数分别为14.08万个、6.07万个和3.72万个,合计23.87万个,三大行业门类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62.1%,分别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36.6 %、9.7%和15.8%。与2013年相比,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制造业分别增长119.3%、279.4%、53.7%。

2.有11个行业门类占同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在九成以上。

19个行业门类中,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11个行业门类,占同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在九成以上(详见表3)。

3:广西企业法人单位行业分布构成情况

指标名称

全区企业法人单位数(万个)

全区法人单位数(万个)

企业法人占同行业法人单位比重(%)

合计

38.47

49.03

78.5

农、林、牧、渔业

0.25

0.67

37.9

采矿业

0.27

0.27

100.0

制造业

3.72

3.76

99.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33

0.33

100.0

建筑业

2.37

2.37

100.0

批发和零售业

14.08

14.27

98.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

1.33

96.5

住宿和餐饮业

0.84

0.85

99.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2

1.87

97.3

金融业

0.24

0.24

99.4

房地产业

2.14

2.15

99.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07

6.90

88.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2

2.87

77.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24

0.45

53.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0

1.12

98.0

教育

0.42

2.68

15.6

卫生和社会工作

0.12

0.58

20.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97

1.16

83.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19

_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含从事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单位

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幅在7倍以上,教育、建筑业同比增幅在4倍以上。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为1.82万个,比2013年增多1.6万个,同比增长7倍多。增长较快的还有教育、建筑业,分别为0.42万个、2.37万个,分别比2013年增长438.5%和400.5%(详见表4)

4 :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门类情况

指标名称

2018年(万个)

2013年(万个)

2018比2013增减单位数(万个)

2018比2013增减(%)

合计

38.47

14.92

23.55

157.8

农、林、牧、渔业

0.25

0.10

0.16

164.7

采矿业

0.27

0.30

-0.03

-10.6

制造业

3.72

2.42

1.30

53.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33

0.25

0.08

30.0

建筑业

2.37

0.47

1.89

400.5

批发和零售业

14.08

6.42

7.66

119.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

0.47

0.81

172.4

住宿和餐饮业

0.84

0.34

0.50

14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2

0.21

1.60

747.3

金融业

0.24

0.07

0.17

234.1

房地产业

2.14

0.83

1.31

157.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07

1.60

4.47

28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2

0.45

1.77

397.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24

0.07

0.17

233.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0

0.34

0.76

224.9

教育

0.42

0.08

0.34

438.5

卫生和社会工作

0.12

0.03

0.08

254.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97

0.47

0.51

108.9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含从事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单位

4.成长和衰退行业单位数的变化。

从行业大类看,广西成长性较好的行业体现在:资本市场服务,其他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卫生,教育等。逐渐衰退的行业集中在新闻和出版业,体育,土地管理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煤炭开采等。

单位数同比增幅最高的为资本市场服务。2018年末,从事资本市场服务的企业法人单位为272个,与2013年相比,增多271个,增长271倍,年均增长率为206.8%。发展势头较猛的行业大类还有卫生,其他金融业,教育,文化艺术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幅在6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22.2%、117.9%、67.7%、67.6%和55.4%。单位数同比增长率较高的行业大类还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这些行业大类的单位数年均增长率在42.8%和55.8%之间,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企业涉足。除此之外,还有22个行业大类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全部企业的年均增长率(20.9%),每年呈正增长趋势的大类有68个。

另一方面,5年间也有数十个行业单位数在减少,单位数年均增长率为负的行业大类有15个。其中,土地管理业,体育,新闻和出版业,平均每年负增长率分别为35.2%、26.8%和18.1%,下降幅度相当明显。降幅较大的还有铁路运输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林业,同比下降幅度都在年平均10%以上。

二、广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四经普数据分析,广西企业发展存在总量偏少,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等问题。

(一)企业法人单位总量偏少

经济发展靠企业支撑,企业单位数偏少制约经济发展。2018年末,广西企业法人单位数38.47万个,占全国企业法人单位数的2.1%,在全国排第17位,西部省区排第4位。广西企业占广西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8.5%,比全国低6.7个百分点。

(二)区域分布不均衡

从地区分布看,2018年末,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北海市、贵港市、百色市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都在1.7万个以上,其他有一半的市企业法人单位数在1.4万个以下。如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的单位数分布也不均衡,6市合计企业法人单位数为22.06万个,其中南宁市13.82万个,占了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法人单位数的62.6%。其他5个市合计企业法人单位数仅有8.24万个,占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法人单位数不足五成。

(三)行业分布过于集中,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就占了企业法人单位数的六成以上,其他十多个行业门类所占企业法人单位数不足四成。

(四)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引资力度较弱

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2018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706个和944个,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加起来占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不足0.5%,占企业的比重相当低。

(五)规模偏小层次偏低的企业较多

2018年末,广西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5072个,占全国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9%,而相邻的广东省,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到全国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5.3%,广西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比广东低13.4个百分点。2018年,广西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法人单位5188个,仅占广西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数的1.3%,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企业的层次也不高,从制造业看,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微型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饲料生产、大米加工、蔗糖生产、铝材加工、水泥生产、陶瓷生产、钢材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船舶制造、纸制品生产、服装生产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

三、对策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广西企业和全国一样面临发展环境的变化,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级党委、政府应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便利,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新产业发展,推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出台减免企业税负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生产经营和劳动力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产品技术和管理方式创新,进行自我变革与内在能力的提升,在做好现有产业资源优化整合的同时,重视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环境友好特征的新经济,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如选择一批规模较大、税收贡献大,安置就业多、成长性好的企业,重点进行扶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用地,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广西

广西与东盟各国陆海相邻,优势独特,电力充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广西应把握机遇,结合自身优势,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产业链,疏通供货渠道,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园区招商,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符合当地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前景的招商项目,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也外商和港澳台投资,推进广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以南宁为龙头,助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东盟览会永久落户首府南宁,给广西特别是南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些年,南宁市的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提升,南宁软硬环境发展较快,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大企业纷纷进驻。应充分利用南宁的优势,吸引大品牌大企业把总部基地设在南宁,把总部产业放到周边合适的区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南宁作为龙头,辐射周边经济发展,

(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提速增效

各级政府应积极探索能有效激励企业创新的补偿机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重点,加快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领域的公共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创自有品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应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智能制造业,加快高新技术制造业、新能源等的开发,加大对孵化器企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形成广西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并发展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