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保持增长 存在问题值得关注——广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0-05-11 09:0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是科技活动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是整个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广西工业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四经普数据显示,全区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有所提高,政府扶持政策实施效果凸显,研发产出效率明显提升,但仍存在投入总量偏小且增速放缓、研发人员和机构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一、R&D投入产出现状及特点

(一)R&D投入总量和强度双提高

R&D经费投入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乃至一个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89.10亿元,比2013年增长9.1%。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0.51%,比2013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分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R&D经费投入所占比重大,投入持续性强且稳定。201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80.11亿元,比2013年增长11.8%;占全部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的89.9%,较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0.74%,比2013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投入总量位居各行业之首。各类行业中,R&D经费投入在亿元以上的有13个,比2013年增加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仅有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为26.43亿元、11.73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R&D经费的42.8%;5-10亿元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8.98亿元、7.87亿元、7.09亿元。R&D投入强度达1.00%以上的行业有9个,比2013年增加3个,其中达到2.00%以上的有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为2.42%、2.19%、2.08%,比2013年增加2个。

分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投入总量最大,外商控股企业投入强度最高。2018年工业国有控股企业R&D经费投入45.70亿元,比2013年增长19.4%,占比51.3%,较2013年提高4.5个百分点。外商控股R&D经费投入强度1.54%,比2013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其余控股情况企业的投入强度均在1.0%以下。

(二)政府扶持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一系列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政府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18年广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64.43亿元,比2013年增长18.5%。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中政府资金4.97亿元,比2013年增长34.3%,占全部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5.6%,较2013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二是各项优惠政策的惠及面不断扩大。2018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工业企业比上年增长53.8%,共减免所得税7.70亿元,比2013年增长139.1%;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4.67亿元,比2013年增长61.0%。政府对研发活动的引导和拉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R&D产出成果丰硕

R&D产出包括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主要通过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来衡量。四经普数据表明,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R&D产出成效显著。

一是专利申请数快速增长。近年来政府出台专利倍增计划,大力推动全区发明创造活动开展,效果显现。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专利申请623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559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39.6%、14.5%,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部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为41.0%;有效发明专利数6846件,比2013年增长262.4%。广西工业企业参与研发创新的活跃程度较高,但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成果较少。分行业看,5607件专利、2466件发明专利均出自制造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89.9%、96.4%。分登记注册类型看,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两种类型企业的专利申请数5907件,占比94.7%。

二是新产品贡献较突出。2018年,广西开发新产品项目3444个,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09.10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3.4%、28.4%。新产品销售收入1833.59亿元,比2013年增长15.6%;新产品销售收入率11.3%,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新产品经费支出最多,均在十亿元以上,分别为47.20亿元、12.42亿元,二者的新产品经费支出占全部新产品经费支出半数以上,为54.6%;新产品销售收入率超过30%的有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为64.4%、42.0%、39.1%、37.8%、32.9%,与2013年相比,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提高较快。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研发实力有待增强

1.R&D经费投入总量少强度低

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虽比2013年增长9.1%,但年均增长率仅为1.7%,增速缓慢,研发投入后劲明显不足;投入强度(0.51%)虽然比2013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全国1.23%的平均水平。企业R&D投入强度低,不利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

2.研发人才匮乏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研发,研发活动的关键在人才,研发人才是企业研发技术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研发实力的高低。 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参与R&D活动的人员29182人,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7228人年,分别比2013年下降3.4%、16.8%。R&D人员占从业人员平均数的比重仅为2.3%,专业研发人员比较匮乏。   

3.R&D机构数量少

广西工业企业办R&D机构数量少,研发创新活动开展普遍性较差。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中有R&D机构的仅占3.4%,与全国19.4%的平均水平差距明显。企业办R&D机构271家,占工业企业数比重为4.5%,平均每22家企业才有1家R&D机构。R&D机构数量、人员、经费支出等方面较2013年都呈减少态势。研发机构的严重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开展日常的、长期的研发活动,是企业R&D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研发投入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全区区域间研发创新水平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全区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桂中、桂南地区,桂西、桂东地区增长较快,但桂西地区研发水平仍相对落后。从总量看,R&D经费投入5亿元以上的有6个市,其中南宁市、柳州市的R&D经费投入在10亿元以上,共计48.1亿元,占全区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的重达54.0%。从增速看,与2013年相比,玉林市、百色市、河池市R&D经费增长最快,均在1倍以上。从投入强度看,有6个市的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详见表1)。受经济水平、人才资源、科技基础等因素影响,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的企业研发活动与其他各市相比更活跃,投入和产出更多。

1  2013年和2018年广西研发经费投入地区分布情况


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万元)

增速(+)%

R&D经费投入强度(%)

2018年

2013年

2018年

2013年

全区

891031.1

817062.9

9.1

0.51

0.47

 南宁市

118130.2

114595.9

3.1

0.53

0.46

 柳州市

362760.4

308387.3

17.6

0.84

0.83

 桂林市

71088.0

112151.9

-36.6

1.01

0.62

 梧州市

26046.6

29770.0

-12.5

0.28

0.18

  北海市

34853.4

24334.1

43.2

0.20

0.20

   防城港市

72790.7

52930.8

37.5

0.65

0.62

   钦州市

56560.4

66009.8

-14.3

0.48

0.60

   贵港市

6797.4

8547.3

-20.5

0.08

0.12

   玉林市

72897.5

30119.3

142.0

0.84

0.25

   百色市

22113.7

7941.5

178.5

0.23

0.10

 贺州市

6694.0

4125.5

62.3

0.18

0.12

  河池市

31800.2

11949.9

166.1

0.74

0.36

  来宾市

3774.1

29403.8

-87.2

0.11

0.64

  崇左市

4724.5

16795.8

-71.9

0.11

0.36

 (三)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2018年,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4.6亿元,其中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1.8亿元,对高等学校支出0.4亿元,对其他企业支出1.8亿元。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很少,产学研合作规模很小,范围偏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力量,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合作力度明显不够。

三、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增强企业研发实力

进一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大力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取多种手段发展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全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采取先投入后补助、发放创新券等方式激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动力。壮大领军企业,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逐步引导和促进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建立研发机构,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大幅度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

(二)重视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研发人才是企业研发活动的软实力,是提高企业研发水平的关键要素,企业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长效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制,积极发展壮大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方面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用活一批高层次人才,真正解决企业研发创新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鼓励企业充分挖掘自有人才资源,在生产实践中加强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三)积极实现区域研发创新均衡发展

优化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区分引导各市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研发资金投入倾斜、引进技术项目等方式,积极支持研发活动相对薄弱的地区,对研发投入较大的地区要提高项目引导资助层次,支持企业研发做大做强,从而实现研发创新的均衡发展。以小微企业为突破点,大力支持重点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建设,政府与企业合力建立大企业帮扶机制,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经费支撑、技术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努力提升研发水平,从而有效拓展全区研发行业领域,改善区域间研发水平不均衡现象。

(四)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企业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既有利于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风险,也能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要把促进产学研合作作为重要科技计划目标,在资助机制上向产学研合作方向倾斜,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技术流动,开展技术转让,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其他技术创新组织,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