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发布时间:2018-12-04 17:3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一、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据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02元,比1957年增长163.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5元,比1956年增长192倍。

六十年来,居民收入变化大体分为两个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的增长缓慢期。改革开放前,广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居民收入增长也较为缓慢。1958-1978年,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年均仅增长2.1%1964-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0.94%

(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增长期。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广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措施,理顺了一些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城镇居民收入快速递增。198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千元,达到1159元,比1978年增长3倍;而后分别用4年、2年时间,突破2000元、3000元,分别于19921994年达到2104元、3981元;2007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200元;2012年突破两万元大关,达到21243元;2017年突破三万元大关,达到30502元。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在大幅提高。2017年,广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25元,比1980年增长了64.5倍。

二、居民各项收入显著增长,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广西居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943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增长近30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42元,比1985年增长117倍。

(二)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家庭经营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有力地支撑着农民收入增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5103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5.1%。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城镇个体经营户不断增加,利用广西沿边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民族优惠政策,经营者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拓宽了收入渠道,经营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490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963年的3.1%提高到2017年的16.1%,提高13个百分点。

(三)财产收入成为居民财富增加的新渠道。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居民的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起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居民的金融活动日趋活跃,购买股票、债券及储蓄等所得的利息、红利等家庭财产性收入成为收入来源的新渠道。广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从改革初期1985年的2元提高到2017年的2390元。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居民的视野也日益拓宽,投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财产收入从无到有,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比1995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转移收入的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各领域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标准逐渐提高,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实惠。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5265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增长1754倍。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795元,比1980年增长620倍。

三、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据现有资料统计,1958-197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仅2.4%1957-198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4.1%;改革开放后,1979-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3%1981-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8%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349元,比1978年增长64倍,比1957年增长107倍。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437元,比1980年增长62倍,比1956年增长165倍。

(一)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食品消费由单一到丰富。

改革开放前,广西居民大部分消费都是用在解决温饱上。1957年,广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在消费性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2.8%,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56年则高达85%,居民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上徘徊。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2017年广西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2%,比1980年下降24.2个百分点,比1957年下降29.6个百分点;201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比1980年下降31.3个百分点,比1956年下降52.8个百分点。60年间,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逐渐向温饱、小康甚至富裕迈进。

改革开放前,广西居民食品消费主要是以粮食为主,品种相对单调。改革开放后,食品消费品种逐渐丰富,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动物蛋白摄入增多,营养更加全面。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97.7千克,比1963年减少44.4千克,下降31.3%。猪肉、牛羊肉等肉类消费为36.6千克,比1963年增加30.7千克,增长5.2倍;禽类、蛋及蛋制品消费量分别为19.2千克、4.9千克,分别比1963年增长13.3倍和8.2倍。农民膳食结构也在不断改善,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63.3千克,比1980年下降36.3%,油脂类消费量为8.0千克,比1980年提高近3倍,其他食品如肉禽蛋、鲜瓜果、奶及奶制品等消费量也有明显增长。

(二)家庭设备和耐用品不断升级,生活日趋便利。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三转一响”的“老四件”作为理想家庭生活的标准配置;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标准配置逐渐被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所取代。如今,有些设备如缝纫机、录音机等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而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已经成为居民家庭普遍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据统计,201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已达到113.9台,比1985年增加99.3台,增长6.8倍;洗衣机、电冰箱的拥有量分别达到了98.8台和99.8台,分别比1985年增加33.6台、85.3台,分别增长51.5%5.9倍。城乡居民生活条件逐渐接近,201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彩电拥有量为113.3台,仅比城镇少0.6台,比1990年增加112.6台,增长173.3倍;洗衣机拥有量68.1台,比1990年增加67.0台,增长57.7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居民家庭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更是日新月异,家用电脑、家用汽车、移动电话、空调等现代化的消费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201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88.3台、家用汽车38.5辆、移动电话267.7部,空调器133.8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用电脑21.8台、家用汽车12.2辆、移动电话284.3部,空调器28.9台。这些现代化的家庭设备和耐用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舒适和便利。

(三)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住房大都拥挤简陋,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同居一室,生活十分不方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广西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不含购建住房支出)从1981年的11.4元增加到2017年的3885元,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从1990年的13.7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9.5平方米,增加25.8平方米。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后,新建、扩建住房的家庭不断增加。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47.2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2.4倍。农村住房有卫生设施的户数逐渐增多,2017年农村居民现住房拥有独立卫生间住户比重达到94.8%。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居民生活的质量。

(四)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网络的普及和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投入到教育、娱乐、运动健身、旅游等的费用也不断增加。2017年,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为2152元和1128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分别比1990年提高0.96.1个百分点。

 

备注: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992年前为生活费收入。

2、自2014年起为一体化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后新口径数据,农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