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新格局 旅游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

发布时间:2018-12-04 17:2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商贸流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各项改革的推动下,广西深化流通领域改革,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消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作用,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商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运行方式并存的市场网络和流通新格局。

一、商业流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自治区成立初期,逐步确立了国有商业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通过调整,出现了国营商业、合作商业、私营商业和个体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保证了全区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商业网点得到初步建设。但从1958年到1978年,商业机构、流通渠道多次撤并调整,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垄断了整个流通领域,流通渠道单一,商品货源紧缺,服务质量下降,排队购物现象十分普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西商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1992年,广西极力推进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日渐活跃,商品供应不断得到改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基本放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流通企业开始建立,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体制。1993-1999年,广西商业流通体制进入了继续深化改革阶段,根据“抓大放小”方针,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产权重组,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对中小型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出售、兼并等形式,全面实行放开经营,个体和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竞争的流通格局。

2000年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广西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超市、便民店、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运行方式并存的市场网络和流通新格局,对促进市场繁荣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的突破和成就就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流通效能和生产经营水平,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更为紧密。网络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运用也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孕育了新的零售业态,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模糊了企业经营边界,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充分释放我国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和持久动力。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迅猛,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消费品市场得到迅猛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813.03亿元,比1958年的10.63亿元增长了734倍,年均增长11.8%,平均增速达到两位数。

步入改革开放后,广西消费品市场发展提速。居民财富经过不断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结余购买力有了巨大提升,且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逐步进入释放期。2017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1978年的33.59亿元增长了232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15.0%,比1958-1978年加快9.1个百分点。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6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网络零售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亮点频现,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分城乡看,2017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74.2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3.1%;乡村社会零售额实现938.83亿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2.4%2009年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7.15亿元,比1978年增长258倍,年均增长20.3%;县及县以下农村社会零售额实现1123.55亿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13.2%

消费品市场日新月异,换代升级明显。高档消费品从改革开放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大件”,逐渐演变到八九十年代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2000年以来,居民消费时尚和消费结构发生新变化:从实物的商品类消费转向各种服务类商品消费,如餐饮、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旅游、家庭服务等,从普遍实用性商品类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日趋增强。2001-2017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年均增长14.3%,汽车类年均增长28.8%,家具类年均增长27.7%,石油及制品类年均增长17.0%,金银珠宝类年均增长18.4%,文化办公用品类年均增长9.8%,体育、娱乐用品类年均增长10.4%,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9.7%

四、商品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消费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

到目前,广西商品市场已形成了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匹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共存、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市场体系。1979年广西城乡集市贸易为1531个,到2017年增加到2413个,增长57.6%,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购物消费。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为整个商品交易市场的龙头、核心和骨干,有较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广西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86个,成交额1052.69亿元,与2002年相比,市场个数增加了26个,成交额增长了4.6倍。

五、商品流通业态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结构不断优化

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极力推进多样化、现代化商品流通发展进程,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现多样化的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存在,互为补充。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连锁商业发展迅速,2017年,广西已有限额以上连锁企业82家,连锁门店总数5904个,实现销售额847.32亿元,零售额496.34亿元,连锁企业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连锁商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已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石油等多个业种。此外,一批具有国际化商业管理模式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一体的大型商场的建立,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

六、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迅速,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

随着广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变化,外出旅游就餐增加,尤其是国家实行“黄金周”假日制度,星级宾馆和快捷酒店不断增加,极大地推动住宿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全区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79.94亿元,比1978年增长438倍,年均增长16.4%,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为9.6%,比1978年提高4.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档次不断提高,消费、卫生环境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中高档酒店成为婚宴庆典、商务活动、旅游度假的主要住宿和餐饮场所,以学生餐、工作餐为主的快餐饮食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中式快餐饮食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现代生活快节奏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市场需求。

七、旅游业大发展,产业规模增长明显

广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422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5家,AAAA级旅游景区173家,AAA级旅游景区230家,AA级旅游景区14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2个。5AAAA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南宁青秀山风景旅游区和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旅游业扶持力度,在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出了诸多重要举措,全区呈现出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断增强的态势。2017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消费5580.36亿元,是1990年的553.1倍,年均名义增长26.4%,比同期广西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11.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旅游消费5418.61亿元,是1990年的842.7倍,年均增长28.3%;国际旅游消费161.75亿元,是1990年的44.2倍,年均增长15.1%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1812万人次,是1990年的95.0倍,年均增长18.4%;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46元,是1990年的8.9倍,年均增长8.4%;入境旅游者达512.4万人次,是1990年的9.9倍,年均增长8.9%。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壮大,旅游接待能力逐年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到2017年底全区拥有旅行社830家,旅游星级宾馆饭店457家,旅游部门的职工人数81344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194.3%182.1%31.9%。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性高,拉动性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发展活力,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稳增长、促消费、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