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19年服务业稳中向好 稳中有忧

发布时间:2020-03-08 19:18 来源:梧州市统计局

 2019年,梧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7.72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0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占比分别较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3个百分点。服务业整体发展稳健向好,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主动力,但龙头企业少、行业发展缺乏新亮点、新增长点,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忧。

一、服务业各行业运行情况

(一)从基础指标看,八项指标表现积极。跟三季度相比,十四项指标中公路运输周转量、零售业营业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邮政业务总量、财政八项支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人民币存贷款八项指标上升;商品房销售面积、电信业务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下滑;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活动收入、批发业商品销售额、水上运输周转量和保费收入等四项指标略有下降。影响较大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大幅上涨,行业发展喜大于忧。

12019年梧州市服务业核算有关基础指标(%

标名称

1-12

1-9

1-12月上年同期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

6.6

6.5

9.0

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

16.1

16.8

15.7

邮政业务总量增长速度(亿元,%

12.6

7.5

24.0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亿元,%

9.0

11.1

22.4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亿元,%

11.1

9.1

9.7

住宿业营业额增长速度(亿元,%

7.3

6.2

8.0

餐饮业营业额增长速度(亿元,%

17.7

17.6

10.0

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万平方米,%)

45.5

59.4

40.1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

12.5

12.3

8.6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现价)

31.4

4.6

9.4

财政八项支出(亿元,%

12.7

3.3

10.0

(二)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梧州市占比较大的行业依然是非营利服务业(29.0%),其次是房地产业(19.10%)、金融业(13.29%)、零售业(12.72%)和营业性服务业(9.28%)。各行业占比如下图(用2019四季度数据):

(三)从行业增速看,九大行业中,除公路运输业、批发业、住宿业为个位数增长外,其他六大行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31.4%,较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6.822.0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运行特点

(一)交通运输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梧州市交通运输延续稳中有进并向好的发展势头,公路、水运和邮政业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2月,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增长6.6%,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6.1%,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业销售火热,但增速趋缓。2019年,受万秀区棚户区改造影响,全市多个房地产开发商销售火爆,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58.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5%,较三季度下滑13.9个百分点。

(三)流通市场需求稳定。12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11.2%,比上月提高1.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8.23亿元,增长4.0%,比1-11月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乡村消费品市场活力显现,1-12月全市乡村市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0.39亿元,增长8.0%,高于城镇市场4.0个百分点;餐饮市场增速进一步加快1-12月全市限上餐费收入4.38亿元,增长10.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5.7个、3.5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大众消费的冰泉豆浆和赵百科担子粉实现餐费收入0.43亿元,增长59.3%,大幅高于限上餐费收入增幅。

(四)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高速增长。2019年,梧州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31.4%,自20185月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分行业看,商务服务业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贡献最大,达到79.7%,营业收入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总收入的76.2%,同比增长34.6%,拉动行业增长25.7个百分点,是快速发展的基础。居民服务、修理业突破式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增长59.9%,拉动行业增长5.9个百分点;文化娱乐类生活性服务业向好,为行业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57亿元,同比增长11.2%,拉动行业增长0.7个百分点,较上季度5.3%的增速有明显提高。

分县区看, 3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长洲区、龙圩区和蒙山县,增速均在50%以上,分别增长55.8%123.4%233.2%,同比加快31.674.1190.3个百分点,对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到86.4%。其他4个县区中,苍梧县无规上企业,增速最低为藤县,仅增长3.0%

(五)服务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梧州市以服务业提速年为基调,强抓服务业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0.2%,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六)服务业用电量持续增长。20191-12月,全市服务业用电量53019.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4%,保持两位数增长。用电量增长较大的行业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房地产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分别增长49.4%24.28%386.9%;传统服务业用电量增长稳定,如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80%、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11.1%、租赁业增长8.5%

三、全市服务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在库企业“入不敷出”。2019年,全市服务业入库企业128家(其中:批发业20家,零售业18家,住宿业4家,餐饮业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51家,规上服务业32家);退库企业101家(其中:批发业10家,零售业10 家,住宿业4家,餐饮业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家,规上服务业75家)。扣除房地产的入库企业,批零住餐和规上服务业企业仅入库77家,比退库企业少24家。诸多企业因经营不善收入减少或标准提高不达标而退库,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传统零售业零售额增长乏力 。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商的发展、各种新零售业态的涌现对传统百货超市零售业带来了挑战。1-12月,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4%,而线下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家具类等7大类商品零售额则同比下降12.8%,拉低限上消费品增速0.6个百分点,互联网经济冲击实体零售店生意下降明显。

(三)龙头企业偏少。1-12月,全市229家限上零售业企业中,仅9家限上企业零售额总量达到亿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偏少。9家企业实现零售额18.40亿元,增长12.2%,对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74.0%,拉动全市增长4.2个百分点。限上企业零售额前50的企业中,有35家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0家企业共实现零售额36.30亿元,同比增长10.3%,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123%,拉动全市增长6.9个百分点。

(四)行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重点行业依赖太强,其他行业后劲不足。全市66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四大门类中商务服务业34家,收入占比高达76.2%,导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整体数据对商务服务业依赖性太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门类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偏低、拉动力低,对推动整个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有限。

(五)行业发展缺乏“新”亮点

梧州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增长动力来自传统行业,如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娱乐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量不大,发展较为滞后。

五、发展建议

(一)认真做好发展差距的分析和政策应对

针对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行业间增速差距加大局面,要加强对服务业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找准症结,对总体发展态势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促进服务业各行业之间协调、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在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高端新兴服务业潜力,指向性引导发展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以及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潜力行业。针对享受高端服务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开展认定工作,吸引更多的新兴服务业企业落户梧州。

(三)借力四经普,做好新增企业入库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企业增量对稳定市场运行,增加市场发展动力的作用。一方面利用摸排“四经普”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培育入库,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继续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培育消费增长点,助推消费结构升级。要保持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应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从限额以上销售情况看,智能和节能环保类商品销售增势喜人,但智能和节能环保类商品量小,对消费品市场贡献率较低。后期应重点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同时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 

 

(五)促进和引导汽车消费,稳定消费品市场预期。针对汽车消费乏力的现状,政府应从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技术帮扶、信息更新等多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另外要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充电、停车、通行等使用环节的鼓励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