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2012年一季度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今年以来,大化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加快创新,谋求突破,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促进第三产业保持健康发展。从2012年一季度全县第三产业运行情况看,总体运行平稳,但一些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一季度,大化县第三产业营业税完成757万元,同比增长28.96%。初步测算,一季度,大化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171万元,同比增长6.7%,提高2.0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6%,提高11.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占比4.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工业占比,实现历史上的突破。
一、各行业运行情况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稳步增长。近年来大化县加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综合运输能力、仓储和邮政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在连续几年较快增长的同时,又保持了平稳的发展。一季度大化县完成公路客货周转量5180.7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7.19%,邮政业务总量172.41万元,同比增长3.23%。初步测算,一季度大化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
(二)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 一季度,大化县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423.1万元,同比增长16.9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发展快于乡村。城镇实现零售额20549.4万元,同比增长17.29%,乡村实现零售额7873.7万元,同比增长16.19%,城镇市场零售额增幅高于乡村1.1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仍是主体,实现零售额25288.5万元,同比增长16.26%,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0%。家用电器类、保健类商品销售继续引领市场走强。据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家用电器、家用设备类商品人均消费支出达245.7元,同比增长50.97%;人均保健类商品消费支出151元,同比增长70.56%。初步测算,一季度,大化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25万元,增长6.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4.7%。
(三)金融运行良好。金融机构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在保持金融平稳运行的同时,有效支持了大化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货币政策执行良好,全县存、贷款总量持续增长,贷款投放的增长高于存款增长。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47736.95万元,比年初增加26444.28万元,同比增长13.9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7941.88万元,比年初增加15981.38万元,同比增长20.14%;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93640.34万元 ,比年初增加11157.79万元, 同比增长34.01%;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活动完成营业税152万元,同比增长65.22%。 初步测算,一季度,大化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2%,提高8.6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是服务业中拉动全县经济增长最大行业,大化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加突出。
(四)房地产业运行平稳。一季度,大化县房地产开发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运行平稳,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243万元,同比增长0.3%,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五)营利性服务业。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564万元,同比增长7.2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3.4%,下降0.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807万元,增长9.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57万元,增长2.2%。
(六)非营利性服务业。 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3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0 %,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1796万元,下降3.7%,其他服务行业实现增加值4536万元,增长8.7%。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大化县地处山区,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服务业发展氛围不浓厚。
二是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条件不利及其创业氛围淡薄。信息服务业囿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市场规模偏低,增长后劲十分缺乏。
三是传统产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一季度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8.5 %,非营利性服务业过于依赖财政支出,财政负荷较重,一季度,大化县财政支出是财政总收入3.9倍,财政支撑明显窘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份额较小。
四是县内旅游业的行、住、吃、游、购、娱等要素还未配套完善,对全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制约较大。
五是第三产业招商引资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三产服务业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引进服务业专业人才,把服务业作为推进全县经济增长和扩大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来抓。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以振兴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逐步扭转依赖财政支出的现实窘境,提高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份额。推动物流及商贸服务业发展。利用全县“南宁1小时经济圈”、西江黄金水道即将通航、县内公路网交错纵横的“港路”优势,实施红水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大化港及大化至巴马二级路建设,加快筹划建设城南物流园、岩滩、都阳两个镇专业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农家店和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加快推进商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紧紧围绕“建设红水河旅游带旅游目的地”目标,完善景区周边的行、住、吃、游、购、娱等配套设施,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是针对目前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本县实情,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方面引进档次较高的项目,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推进大化县第三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附件:
上一篇:覃塘区:2012年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位徘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