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2012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平稳开局

发布时间:2012-05-16 10:12
 

一季度,东兰经济总体上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初步测算,1-3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8634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2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174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8万元,增长2.9%。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52万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324万元,增长3.4%;林业产值568万元,增长22.8%;牧业产值8932万元,增长2.4%;渔业产值619万元,增长9.9%。

2、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受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影响,全县两家矿粉加工企业停产整顿,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65万元,同比仅增长4.8%,增速比上年同期的50.1%低45.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019万元,同比增长1.6%。

3、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一季度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15万元,同比增长6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0528万元,增长116.5%,农村投资完成17887万元,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更新改造投资、城镇私人建房和农村非农户投资的强力拉动。

4、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1-3月,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640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0601万元,增长15.2%;住宿餐饮业完成3039万元,增长28.5%,城乡市场同步发展。

5、财政收入小幅下降。一季度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2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95万元,下降4.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2万元,增长15.1%。分系统看,国税系统完成618万元,下降33.0%;地税系统完成1018万元,增长9.9%;财政系统完成391万元,增长42.7%。

6、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3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80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07元,增长11.0%,其中,工资性收入374元,增长11.3%;家庭经营收入599元,增长12.9%。期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9元,同比增收222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2930元,增长5.3%;经营净收入372元,增长32.3%。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工业发展形势严峻。一是企业小、经济总量少的基本格局未改变。全县1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0户是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的总量仍然排在全区、全市的最末位。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在GDP构成中仅占19.5%;1-3月全县工业税收累计收入41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382万元,减少48.1%,工业提供的税收仅占全部税收的25%。二是工业发展后劲支撑不足。从2011年至今年一季度,全县没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些原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也因种种原因未能顺利实现投产,如花神丝绸公司二期工程项目前年已经启动,但因土地报批未通过而搁置至今。

2、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由于东兰县没有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大项目落户,加上一些年内计划投资的项目未能按时开工建设,以及一些在建项目进度缓慢,要完成全年3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相当艰巨,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全年任务的12.9%。

3、财政增收形势严峻。东兰县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岩滩电站电力税收分成,县内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大且尚未形成稳定财源,因此财政持续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一季度,受2011年下半年持续干旱天气的影响,红水河上游云南省周边地区发生重度干旱,降雨量持续偏少,大唐岩滩发电公司无法全机组发电,发电量锐减,1-3月,上网电量4.9亿度,与2011年同期比减少9.8亿度,下降67%。申报实现税收231万元,同比减收638万元,下降73%。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减少,仅完成全年1.41亿元目标任务的14.4%,收入进度慢于时间进度,形势不容乐观。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做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把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并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和部门绩效考评,定期督促检查,以增强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实施,实现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上档进位”。

2、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做好项目对接工作。以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以及东兰承办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各项目主管部门、重点项目实施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搞好自治区、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3、要高度重视新增财源的培植工作。由于工业经济长期“短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县财源没有新的增长点,财政增收极为困难。当前,要着力打好“红色、生态、铜鼓文化”三大品牌,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使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贸易、商务服务等领域成为财政持续增收的稳定来源。

4、着力抓好民生建设。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交通、饮水、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