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县:2012年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2012年一季度,金秀县消费品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2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
一、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零售业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一季度全县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02.5万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0%,市场主体地位稳固,保障着全县消费品市场的稳步发展。
(二)批发业零售额增速下降大
一季度全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873.4万元,同比增长15.0%,增速同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
(三)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平稳
随着金秀县旅游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住宿和餐饮业得以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县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6.5万元,同比增长16.1%。
(四)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2011.4万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增速比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高出7.0个百分点。
二、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城乡齐步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改善着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购买力普遍增强,为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提供了保障,城乡发展齐头并进,稳步发展。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一季度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02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10元,同比增长17.1 %。另外,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外出务工收入提高、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个税起征点提高、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贴等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房地产开发及保障房建设逐步推进,相关住房消费拉动持续。近几年来,金秀县房地产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在保障房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政府将开始关注保障性安居工程使用、运营和管理机制,随着商品房及部分保障房交付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建材、家具和家居装饰等相关住房消费的增加。
(四)消费观念转变,旅游业的发展,住宿和餐饮业成为行业亮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假日消费升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餐饮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居民外出就餐,亲友团聚的次数增加,公务、商务活动频繁,推动了行业的较快增长,使住宿和餐饮业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亮点。
三、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尽管各级政府规范市场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不能得到完全切实的保障。部分产品质量低下,非诚信现象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都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增加和居民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二)刺激消费的新商品仍然不多。目前,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供大于求,但真正能吸引大众集中消费的新商品比较缺乏,需进一步开发。
(三)启动乡村市场难度较大。金秀县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够稳固。另外,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状况、农村商业流通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等因素,仍将制约着乡村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
(四)物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从表象看,消费价格的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但是消费价格特别是粮油、食品类等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前,人们普遍存在着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必将对其消费欲望造成负面冲击。日常生活用品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另外,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削减甚至消除了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此外,受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非商品性的即期支出和预期支出加大的影响,居民普遍不敢放手消费、大胆消费,有钱存银行的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居民商品性支出方面及其消费阻力仍然很大。
四、几点建议
(一)培育新型消费领域,加快结构升级步伐。目前金秀县居民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换代阶段,对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不断增加。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改善服务设施,推进服务市场多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供需信息平台,开展培训提高各类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推动居民服务消费创造条件。引导经营企业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激发和释放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即期消费的能力,加快实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大力开拓乡村市场,释放乡村消费潜力。目前金秀县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市场主体不健全,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配套设施明显不足,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大对农村道路、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乡村消费环境,健全农村销售网络,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效率,全面活跃乡村消费市场。对农民消费能力的大力挖掘与释放,将对全县消费品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城镇消费品市场现代化步伐。从外面引进先进流通企业,鼓励各种业态共同发展是现阶段城镇消费市场发展的普遍经验。优质流通企业的进驻对提升城镇商业现代化水平,对整个零售市场的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新型业态,以提高流通业活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优化样本结构,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为县人民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信息引导,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三是要加强市场整治,大力提高消费安全性。重点是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重要商品、重点市场的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相关附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