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七

发布时间:2021-08-26 09:1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十三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积极落实人口均衡发展长期规划,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年龄结构总体均衡

“十三五”期间,广西经济呈现良好发展,人口规模继续稳定增长,核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出生人口出现回升,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突破5000万人,达到5019万人,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08万人,增长4.3%,年平均增长率为0.9%,分别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和0.5个百分点,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2015年的3.5%提高至2020年的3.6%,常住人口规模稳定排在全国第11位。

少数民族人口稳定增长。

广西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全国56个民族在广西齐聚,和谐共存,关系融洽,少数民族人口与全区人口规模同向扩大,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2020年末,全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883.1万人,比2015年增加96.3万人,增长5.4%,比同期全区常住人口增速高1.1个百分点,其中壮族人口1574万人,增加60.4万人,增长4.0%。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为37.5%,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壮族人口比重为31.4%。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总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边境地区人口保持平稳增长。

广西采取多种措施,高位推动兴边富民行动,有力推进了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边境地区人口稳定增长,边民安心守边固边。2020年末,防城港、百色、崇左边境3市共有常住人口671.47万人,比2015年增加17.6万人,增长2.7%。防城区、东兴市、那坡县、靖西市、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等边境8县(市、区)常住人口共223.47万人,比2015年增加6.27万人,增长2.9 %,兴边富民政策落实到位。

(四)人口年龄结构总体均衡。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3.6%,15-59岁人口占59.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7%。与2015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十三五”时期呈现“两头上升,中间下降”的现象。广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外流,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也相应抬高了老年人口的占比。

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对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和结构优势至关重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取得成效,促进广西出生人口出现回升,“十三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数量相比“十二五”时期有了明显增加,全区0-14岁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3位。低龄人口数量保持增长,比重相对较高,对增加广西劳动力储备和减缓人口老龄化有积极影响。

(五)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2020年,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2%。 2015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2.2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广西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初步建立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各种服务业态加速融合,各类服务机制逐步建立,各级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探索旅居养老服务新模式,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壮大,养老服务辐射更加广泛。在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持续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建成了广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信息网,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线上服务,老龄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取得明显成效

二、人口均衡发展,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一)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94.8万人,占51.7%;女性人口为2424.2万人,占48.3%。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相比2015年下降1.3,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二)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广西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多措并举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十三五”期间,广西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基础教育取得重大成就,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区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2020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9%,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3、3.7、17.1个百分点。全区15岁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呈现出了高学历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低学历人口占比明显下降的趋势。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占比由2015年的10.8%提高到2020年的14.2%,提高3.4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由15.9%上升到16.9%,提高1.0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由44%下降至43.1%,降低0.9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则由24.3%下降至22.9%,下降1.4个百分点。

2015年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增长最快,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高学历人口由7253人增加到10806人,增长49%,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2252增加到12962人,增长5.8%,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7361人下降到36388人,下降2.6%,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9204人减少到27855人,下降4.6%

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持续改善,广西15周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2020年,全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4年,比2015年的9.04年提高0.5年。

(三)人口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广西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广西医院数量从2015年的527个增加到2019年的678个,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5年的4.47张增加到2019年的5.59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91人增加到2.32人,注册护士数从2.36人增加到3.07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促进了我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9年广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8‰和3.1‰,与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均为1.5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14.1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 11.49/10万,下降了19%。

三、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人口流动趋势明显

(一)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广西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立足实际,积极作为,全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广西城镇化率在2017年突破50%,至2020年达到了54.2%,比201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区14个设区市中,有11个市的城镇化率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50%的市由4个增加到6个;全区111个县(市、区)中,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县(市、区)共有42个,比2015年的数量增加12个。

(二)核心城市群人口聚集效应增强。

广西持续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和强首府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重点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态势,展现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人口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全区14个设区市常住人口规模均已发展到百万以上,其中南宁市、柳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等地区人口呈净流入态势。首府南宁常住人口突破800万,至2020年达到875.3万人,比2015年增加111.6万人,增长14.6%,成为全区人口增长最多、增速最快的城市;北部湾三市城市群常住人口为620.15万人,比2015年增加38.4万人,增长6.6%。南宁市、柳州市市辖区城镇人口超过100万。

(三)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镇化质量也在不断改进。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全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5年的37.6%提高到2020年的4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6平方米增加到23.76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超过9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户籍、公共服务、土地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有力保障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了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此外,城镇化发展不再是单一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正好处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时间窗口,广西人口均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变化,也一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等风险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展望“十四五”,全国包括广西人口发展将进入深度转型的新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和中长期发展层面谋划人口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主线,继续加快构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人口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