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七
“十三五”时期,根据《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战新产业规划》),广西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重点突破和统筹推进、龙头带动和产业聚集、开放引领和需求导向、精准发力和差异发展的目标,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比重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十三五”以来,广西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紧紧围绕《战新产业规划》,瞄准全球新兴技术不断突破、新一轮产业变革来临的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并促进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融合渗透。新技术、新产业也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方向,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时期全区始终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工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成长。
广西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重点发展领域,围绕关键环节,集中要素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强化政府导向作用,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全面推进,深化部门协调和区市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89家,比2015年增加44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比2015年增长1.2倍, 2016-2019年年均增长19.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广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4%,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成长,有利于坚持龙头带动和产业集聚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西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以下游应用为牵引,培育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稀有金属材料等四大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力争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全区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2019年,规上工业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大的一个产业,新材料产业企业共153家,比2015年增加111家,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贵港、百色、河池等市,以生产高品质钢材为代表的盛隆冶金、诚德不锈钢,以生产高端铝材为代表的南南铝和百金铝,以生产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金川有色、信发铝电和南方有色等一批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6-2019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8%,比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高4.5个百分点;2019年实现增加值总量排各产业之首,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25.6%;新材料产业对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贡献率为50.1%,是贡献度最大的产业。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西根据国际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农机和电力装备产业,大力推进柳州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桂林电气节能及电力电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66家,比2015年增加50家,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拥有柳工机械、玉柴机器、康明斯工业动力、柳州传动件等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2016-2019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2019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5%。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扩大。
“十三五”时期,广西以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契机,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方位跨界渗透、融合创新与智能协同的新趋势,重点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IT)核心产业和高端软件、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加快形成南宁—钦州—北海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带。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共90家,比2015年增加67家,主要分布在南宁、北海、桂林等市,拥有富桂精密、冠捷、三创、深科技等一批实力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计算机零部件、通信设备、计算机显示设备、电子元器件等。2016-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2%;2019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22.2%,比2015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五)生物产业平稳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西立足生态、健康、长寿养生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服务、健康食品,着力建成一批融医、药、养、游、食、购、居于一体的智能综合体,积极培育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消费者参与的“大健康、大养生”跨界产业链,加快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大健康产业体系。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生物产业企业共206家,为分布企业最多的产业,比2015年增加87家,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地,形成了以梧州制药、三金药业、桂林南药、广西金嗓子、玉林制药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瑞康饲料、漓源粮油等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产业;以优利特医疗、威诺敦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2016-2019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2019年该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14.2%。
(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十三五”时期,广西按照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并举、机制创新与政策配套并举、公共交通与社会应用并举的思路,以“纯电动驱动+智能出行”为主攻方向,强化技术创新,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配套产业,加快建立特色明显、资源共享的研发体系,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共29家,比2015年增加13家,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贵港等地,既有上汽通用五菱、华澳新能源等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也有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配套企业。新能源整车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2019年全区生产新能源整车5.8万辆,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E100-E300纯电动汽车,外形小巧可爱,深受消费者喜爱;华澳新能源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校车,成为贵港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2016-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8%,比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高54.4个百分点。 。
(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广西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发展。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新能源产业企业86家,比2015年增加65家,增长3倍,主要分布在桂林、防城港、玉林、贺州、崇左等地,涉及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拥有防城港核电、扶南生物能源、中电投金紫山风电等一批代表企业。2016-2019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9%,比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高20.5个百分点;2019年该产业增加值占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8.2%,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十三五”时期,广西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境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综合管理服务业,加快建设南宁、梧州、贺州、河池生态产业园,推进“静脉”产业型园区生态化改造,促进企业间、产业间、园区间融合共生。2019年,规上工业节能环保产业企业170家,比2015年增加60家,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2016-2019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5%;2019年该产业增加值占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21.7%,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
(九)区位优势显成效,沿海沿边和桂柳南北各领风骚。
“十三五”时期,广西依托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市等国家级高新区及重点产业园区,突出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产业,构建高端化、自主化、集成化主体产业区,打造新兴产业创新中轴及后台服务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桂柳南北各领风骚,柳州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基地、智能工程机械和机器人制造基地、稀有金属新材料基地。桂林市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打造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基地、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北海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基地基地。
“十三五”时期,广西沿海沿边特色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沿海城市显示出突出的国家战略与区域特色,发挥沿海沿边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带。钦州市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防城港市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重点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基地。崇左市大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重点打造新型能源材料生产基地。百色市大力发展新材料等产业,重点打造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
二、展望“十四五”,继往开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广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推进“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活动,依托现有形成的产业集群,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对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展望“十四五”,广西将继往开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