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战略统筹推进 区域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四

发布时间:2021-08-20 11:3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全覆盖的重大机遇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统筹实施强首府北钦防一体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三大战略,促进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科学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

区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4市)、西江经济带(7市)、左右江革命老区(3市2县)的生产总值分别为8124.03亿元、10962.17亿元和3259.96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分别为6.0%、5.8%和7.2%,呈现了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增长、各区域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4807元/人、42002元/人和33299元/人,“十三五”年均增长分别为3.8%、5.5%和7.0%。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区域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财政收入分别为1242.39亿元、1160.91亿元和306.91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分别为5.6%、3.3%和3.8%。

区域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在总量较快提升的同时,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4.0%、16.3%和21.7%,分别比2015年降低了0.6、1.1和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6%、49.3% 和45.5%,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5.8、5.8和1.8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比重看,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明显下降,左右江革命老区基本保持平稳。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8.4%和34.4%,比2015年下降了5.2和4.7个百分点;左右江革命老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8%,与2015年大体相当。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6%和46.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区域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十三五”期间,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强首府北钦防一体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三大战略的实施,丰富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各项区域发展政策逐步落地显效,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不断缩小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1.6:1.3:1,人均最高的北部湾经济区和最低的左右江革命老区之间的相对差值,由2015年的1.9倍缩小到1.6倍。从人均财政收入看,2020年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北部湾经济区和最低的左右江革命老区之间的相对差值,由2015年的3.1倍缩小到2.7倍。从城镇化率看,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同步提升。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城镇化率分别为60.46%、54.14% 和43.22%,分别比2015年提高6.66、5.51和6.57个百分点。

二、发挥优势,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间,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北部湾经济区支撑带动作用突出。

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经济区域合作区。“十三五”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22日,广西出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北部湾经济区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全区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北部湾经济区依靠本身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发展的政策优势,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广西加快发展中发挥了核心增长极和引擎作用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8124.03亿元,占全区的比重达到36.7%,“十三五”年均增长6.0%。财政收入1242.39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4.4%,“十三五”年均增长5.6%,年均增速分别高于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2.3和1.8个百分点。人均GDP从2015年的40447元提高到2020年54807元,年均增长3.8%。北部湾经济区以占全区不到1/5的土地面积、不到1/4的人口,贡献了全区近2/5的经济总量以及近1/2的财政收入,呈现出质和量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对外开放发展彰显新担当。近几年来,北部湾经济区依托“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重要节点、关键区域的区位优势,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成为我国与东盟交流合作最活跃、平台机制最完善、发展潜力最大的先行区之一。2020年,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181.40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44.9%,“十三五”年均增长7.8%。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96亿吨、505.16万标箱,增幅分别为15.6%、32.2%,均居全国前列。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4607列、增长105%昔日“交通末梢”变成“神经中枢”和开放前沿,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业务辐射全球90多个国家、230多个港口

(二)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10月30日,广西出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为西江经济带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十三五”以来,西江经济带沿线各市继续围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仅为7404.71亿元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元,2020达到10962.17亿元,年均增长5.9%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986.2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60.91亿元,年均增长3.3%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311.16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458.68亿元,年均增长8.1%。近年来,西江经济带部分地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支撑全区经济稳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2020年,梧州市GDP增长8.0%、排全区第1位;贵港市和贺州市均增长7.0%,并列全区第2位;来宾市增长6.3%、排全区第4位。

工业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十”时期西江经济带的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精品碳酸钙、高端绿色家居、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广西制造的亮点。例如,柳州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四成,柳钢集团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千亿级现代钢企,柳工集团旗下装载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玉林市规模以上机械制造、新材料、大健康、服装皮革四大千亿级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贺州市碳酸钙行业产值年均增长24.1%,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521.1%提高到2020年的31.1%2020年,西江经济带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的5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梧州市增长13.9%、排全区第2位,贺州市增长11.9%、排全区第3位,贵港市增长11.2%、排全区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区7.7个百分点。

(三) 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步伐加快。

2015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吹响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的号角。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广西贯彻落实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方案》,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政策动力。“十三五”以来,左右江革命老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坚持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呈现加快发展势头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总值2015年的2057.12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259.96亿元,年均增长7.2%,分别高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1.2和1.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68.8%提高到75.2%,年均增长7.0%,分别高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3.2和1.5个百分点。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在主要经济区中均居首位,逐渐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全局中的新增长极。

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斐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以来,老188.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5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环江毛南族整族实现脱贫出重要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方面,“一带一路”泛亚铁路东线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内联外通的铁路网络;公路方面,干线公路网络逐步加密,一批西南地区重要公路交通枢纽逐步建成,至2020年底,革命老区内的公路总里程达42469公里;水运方面,左右江、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等内河航道建设快速推进,西江-珠江水道联系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水平继续领先全区。至2020年底,老区森林覆盖率达68.66%,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16个百分点,右江区、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4个县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凌云县、凤山县、凭祥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占全区总数的1/3。对外开放活力居全区前列。现已实现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在老区6个边境县(市、区)全面覆盖2020年底,老区有友谊关、水口、凭祥(铁路)、龙邦等国际性口岸4硕龙、平孟、爱店、峒中双边性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27个。沿边开放取得了多项“全国首创”“全国率先”“全区率先”“全区第一”的经验崇左市进出口总值占全区的2/5。

三、多措并举,区域发展格局呈现新面貌

“十三五”以来,在持续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同时,作为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重点实施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强首府战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三大战略随着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格局呈现新面貌,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形成。

(一)北钦防一体化发展成效显现。

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北钦防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建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7月30日,自治区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25年)》,拉开了北钦防一体化建设的大幕。北钦防三市紧抓历史性重大战略机遇,携手并进,在空间布局、综合交通枢纽、临港产业体系等7个方面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1+1+1>3效应正逐渐显现。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新突破。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解决了北海铁山港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打通了桂东乃至中南地区新的出海通道,至此北部湾港主要港区实现进港铁路全覆盖。北部湾港拥有内、外贸航线49条,基本实现了东南亚地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钦州至钦州东联络线开通运营,结束了防城港与北海间没有直达动车的历史。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通运营,实现钦州港海铁联运无缝衔接。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廉州湾大道建设稳步推进。北部湾港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20年,在全国大部分沿海港口吞吐量负增长的情况下,广西北部湾港却逆势大幅增长港口吞吐量2019年增长15.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2.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临港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北钦防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会商制度》北钦防三市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全力加快临港优势产业升级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广西生态铝项目(一期)防城港钢铁基地(一期)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信义玻璃产业园项目一期四条生产线全部建成,金桂、绿传、华为、恒逸等重点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助推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加速发展。2020年,北钦防三市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产业总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9.7%。其中,北海市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千亿元产业”迈进,2020年电子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2.6%。钦州市建成国内第一艘新规范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引进落户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形成了千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架构。防城港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8.8%,比2015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二)强首府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201911月1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旨在共同推动首府南宁快马加鞭、提速发展,提高首位度,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南宁围绕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科学精准发力,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顺利迈进全国经济50强城市行列。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0年,南宁市生产总值4726.34亿元,位居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十三五”年均增长5.8%。财政收入796.09亿元,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4%提升至28.43%外贸进出口总额986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4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5%,高于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91%,比2015年提高7.56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区比重一半以上,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南宁产品上航天”等多项突破2020年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9.7%。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全国最大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中国绿城”品质不断提升荣获“2019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蝉联此项称号的城市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全国首个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上线运行,“一枚公章管审批”“拿地即开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肯定“一码通城”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多场景互联互通城市综合信用指数首次排名全国前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支出2740.28亿元,是“十二五”的1.8倍。累计新建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05所、新增学位17.86万个。

(三)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是国家和自治区赋予桂林的历史性发展使命“十三五”期间,桂林市继续以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一体谋划、联动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旅游服务逐步提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旅游产品业态不断丰富,桂林成为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十三五”期间,桂林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5年的4469.9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0241.20万人次,年均增长18.03%;旅游总消费从2015年的517.3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3.54亿元,年均增长18.98%。

胜地建设四大战略定位基本实现。“十三五”以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四大战略定位基本实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旅游综合改革、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厕所革命”模式全国推广,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多项荣誉

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典范。桂林市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硕果累累民族风情浓郁的“桂林千古情”开业运营并持续火爆重建逍遥楼及修缮后的正阳东西巷成为历史文化旅游新地标甑皮岩遗址考古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了世界陶器起源空白,“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名片,灵渠进入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桂林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取得跨越式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全面启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纳入全国“重走长征路”精品线路,开馆当年接待游客超过130万人次红色旅游成为桂林旅游新“爆点”。

回首过往,重大发展战略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区域发展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区域结构,激发各区域发展潜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