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0:0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

2022年3月24日

2021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持续恢复,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壮美广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2](GDP)24740.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3]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5.5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8187.9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37.45亿元,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33.1%和5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28.7%和5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06元,比上年增长6.9%。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5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74.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8%,比上年末提高0.8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8.7万人,出生率为9.68‰;死亡人口34.2万人,死亡率为6.80‰;自然增长率为2.88‰。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70万人,比上年多增4.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9%。农民工[6]总量1302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外出农民工886万人,增长3.7%;本地农民工416万人,增长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7]下跌5.1%。

质量效益总体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0%。金融信贷支撑有力。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32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人民币新增贷款4586.30 亿元。各项金融政策精准发力,突出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累计投放“桂惠贷”2381.25亿元,惠及8.7万户市场主体。企业盈利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6%,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7%。

新发展动能持续激发。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上服务业[9]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3.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94.3%。高技术产业投资[10]比上年增长21.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7.9%。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2倍,锂离子电池增长68.2%,液晶显示屏增长58.0%。全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6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 65.91万户,年末全区实有市场主体392.5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6%。

区域发展活力稳步提升。分区域看[12],全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9089.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12052.0亿元,增长6.9%;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总值3807.06亿元,增长9.1%。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强首府战略、北钦防一体化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9千公顷,增长0.6%。甘蔗种植面积857.81千公顷,减少17.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7.05千公顷,增加4.8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96.33千公顷,增加60.41千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65.50千公顷,减少8.27千公顷。果园面积1389.32千公顷,增加36.8千公顷。茶园面积96.07千公顷,增加4.79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86.5万吨,比上年增加16.5万吨,增长1.2%。其中,春收粮食产量26.6万吨,增长2.4%;早稻产量480.0万吨,增长0.7%;秋粮产量879.9万吨,增长1.5%。谷物产量1306.7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1017.9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285.2万吨,增长4.3%。

全年油料产量75.86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甘蔗产量7365.11万吨,下降0.6%。蔬菜产量(含食用菌)4047.46万吨,增长5.7%。园林水果产量2798.08万吨,增长13.7%。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3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猪肉产量245.24万吨,增长40.9%;牛肉产量14.03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4.02万吨,增长10.2%;禽肉产量169.15万吨,下降6.0%。禽蛋产量27.08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13.09万吨,增长17.1%。生猪出栏3113.89万头,比上年增长36.5%。年末生猪存栏2128.1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4%。蚕茧产量40.74万吨,比上年增长8.2%。

全年水产品产量352.94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6.66万吨,增长3.8%。

全年木材产量47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9%。天然松脂74.77万吨,增长3.3%。油茶籽35.06万吨,增长1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0%;股份制企业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9%;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7%,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5.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汽车制造业下降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8.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6.7%;股份制企业增长4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2%;非公有制企业增长22.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0.8%,制造业增长3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69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8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6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50.46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78 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1709.21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1984.17亿元,增长1.3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214.87 亿元,增长 8.8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5%,营业利润增长3.7%。

年末公路总里程16.06万公里,比上年末新增2.9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339公里,比上年末新增536公里。年末铁路营业总里程521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771公里。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5]21.62亿吨,比上年增长15.3%。货物运输周转量4882.04亿吨公里,增长17.4%。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亿吨,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8亿吨,增长20.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19.82万标准箱,增长16.7%。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9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8.8%。旅客运输周转量521.94亿人公里,下降5.8%。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32.7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65.70万辆,增长11.2%。轿车保有量455.51万辆,增长13.3%,其中私人轿车439.84万辆,增长14.0%。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1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12亿件,包裹业务24.63万件,快递业务量10.28亿件。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5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593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51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18.4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68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18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6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9]1743万户,增加168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5011万户,增加2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79.37亿G,比上年增长31.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8.50亿元,比上年增长9.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309.23亿元,增长8.8%,餐饮收入额1229.27亿元,增长10.5%。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0%,化妆品类下降11.1%,金银珠宝类增长18.6%,日用品类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4%,中西药品类增长4.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2%,家具类增长38.5%,通讯器材类增长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9%,汽车类增长2.8%。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7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33.93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住宅投资2902.89亿元,下降2.7%;办公楼投资75.35亿元,增长5.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56.20亿元,下降10.9%。商品房销售面积6178.26万平方米,下降8.2%,其中住宅5281.50万平方米,下降12.1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461.1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9.8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730.03万平方米,增加61.21万平方米。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9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2939.11亿元,增长8.6%;进口2991.52亿元,增长38.3%。进出口逆差(出口小于进口)52.41亿元。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28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1657.29亿元,增长8.1%;进口1163.88亿元,增长38.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4%;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0.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3%。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30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0.12亿元,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1191.09亿元,增长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0.20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4551.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879.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3.8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706.23亿元,增加2190.6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851.13亿元,比年初增加4654.3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325.29亿元,增加4586.30亿元。

    年末上市公司(A股)数量39家,市价总值3110.69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1]7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3.62亿元,增长4.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5.79亿元,增长6.1%;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65.2亿元和28.69亿元,分别增长12.0%和3.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4.75亿元,增长15.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60.53亿元,增长24.2%;寿险业务给付 40.97亿元,下降14.5%;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分别为84.3亿元和8.96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8.1%。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 21506元,名义增长8.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35:1,比上年缩小0.07。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8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55元,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65元,名义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其中城镇为31.4%,农村为33.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85.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9.26万人,增加32.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4.76万人,增加58.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4.50万人,减少26.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5.04万人,增加64.46万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8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1.31万人,增加65.74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0.4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23.18万人,增加45.94万人。

年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0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69万人。共有34.4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2.9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97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05万人,比上年增加16.88万人。 

年末共有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48个,床位0.38万张,收养0.16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7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07个,社区服务站3214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4306项,资助经费66320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26122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经费13943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0050万元,自然科学基金6205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7014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40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7项,基础理论成果605项。全年全区三种专利获授权46800件,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发明专利4573件,比上年增长30.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78件,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62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

年末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61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32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1928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2.28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244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16万人,在校研究生5.58万人,毕业生1.2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77万人,在校生132.10万人,毕业生28.6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27.23万人,在校生69.09万人,毕业生18.8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2.71万人,在校生121.21万人,毕业生35.3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77.94万人,在校生229.87万人,毕业生73.6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6.02万人,在校生515.96万人,毕业生77.4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74万人,在校生4.39万人,毕业生0.6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27.5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155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全区共有7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75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7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772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5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1%。年末共有档案馆16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36万卷。

全年入境过夜游客6.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4.9%。接待国内旅客7.98亿人次,增长20.8%;实现国内旅游消费9062.99亿元,增长24.8%。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112个,其中医院803个,乡镇卫生院126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332个,村卫生室1908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5个。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9.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9万人,注册护士18.2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92万张,其中医院21.97万张,乡镇卫生院7.83万张。截至年末,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622例,其中本土病例273例,境外输入3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20例,累计死亡2人。全区共有365家医疗卫生机构(含第三方机构)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129万份/天。

全年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金银铜牌12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4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2.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0.65万公顷,增长1.6%;住宅用地0.33万公顷,下降21.4%;基础设施用地1.35万公顷,下降14.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4.9%,原油产量下降2.0%,发电量增长5.7%,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下降1.8%。电力消费量增长10.2%。

全年总用水量268.5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6.0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6.5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89.60亿立方米,生态补水6.32亿立方米。全区大型水库6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69.76亿立方米。

年末共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3个,其中本年新增4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4.1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70.2千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4.4%。截至年底,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5.83万公顷。

全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7.3%,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94.3%。近岸海域40个海水水质监测点水质优良率92.6%,达到国家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占90%,三类和四类海水占10%。

在监测的14个设区市中,空气质量达标以上城市14个。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市占42.9%,一般的占57.1%。

全年全区平均气温为21.6℃,比上年升高0.4℃,共有 7个热带气旋直接影响广西。全区沿岸海域平均海温25.5℃,比上年升高0.2℃。全年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发布预警9次。

年末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79.47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3%;城镇污水处理率98.73%,提高0.26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建成区绿地率35.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6平方米,增加0.13平方米。

年末全区共有地震台站635个,地震监测台网10个。

全年全区各级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5923次,全年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预警95次。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常住人口指在广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广西、外出广西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5]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7-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修订。

[6]年度农民工数量包括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农民工。

[7]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8]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9]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10]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11]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12]北部湾经济区是指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4市;西江经济带是指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贺州市、来宾市7市,左右江革命老区是指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隆安县、马山县5市(县)。

[13]2020年部分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核实调整,2021年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4]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等因素,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15]货物运输总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四种运输方式完成量;周转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完成量,2021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7]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8]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19]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FTTH或FTTO方式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20]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7-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21]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22]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障数据来自自治区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恩格尔系数、农民工、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进出口数据来自南宁海关;对外实际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自治区商务厅;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证券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广西监管局;公路里程、港口数据来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数据来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机场集团;铁路营业里程、高速铁路数据来自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自治区公安交警总队;邮政业务数据来自自治区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自治区通信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自治区教育厅;安排科技计划课题、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自治区科技厅;市场主体、专利数据、质量检验、标准制定修订等数据来自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数据来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自治区民政厅;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用水量数据来自自治区水利厅;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自治区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来自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气象预警、平均气温、热带气旋数据来自自治区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自治区地震局;其他数据均来自自治区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