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转结构调方式力保工业经济效益实现正增长
2016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工业发展面临极其困难的发展环境,梧州市工业在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模式下,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仍实现有限增长。
一、工业效益运行的主要特点
利润实现有限增长。2016年,在极其困难的大背景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5.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202.3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实现有限增长,增速位居全区第七位。
工业效益好于全区。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9.6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7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0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8.4天,比全区平均水平快6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11.7天,同比上升0.1天,比全区平均水平快10.8天。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基本平稳。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95.3亿元,同比增长6.5%;1-7月份达到最高的9.7%。累计增速月度间波动不超过2.6个百分点,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过六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2016年,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1.8%。16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2.2、11.3、25.2、和0.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6.6亿元,占全市收入的比重为43.7%,是支撑全市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大行业对全市利润支撑明显。2016年,全市规上34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个行业累计实现利润92.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5.6%,是全市工业利润总量的重要支撑。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实现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市利润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品累计实现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利润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利润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累计实现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9.1%,高于全市利润平均水平27.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业累计实现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市利润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降息措施成效有所显现。年初以来,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家出台了降准、降息的金融政策,工业三项费用增速减缓,利息负担减轻,直接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三项费用186.7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上年增速回落52.1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12.5亿元,同比下降15.5%,增速较上年增速下降47.8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两项资金占用比例较大。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为74.1亿元,同比增长4.8%。存货为85.8亿元,同比增长1.4%。两项资金占全市流动资产合计的比重为49.7%。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近年来,工业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达1993.7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1.2个百分点。原因是:一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2016年前三季度(四季度还在统)从业人员工资总额46.2亿元,同比增长7.8%;二是资金回笼压力较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74.1亿元,同比增长4.8%。
企业用工紧张,影响生产。我市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用工成本上升,生产季节性因素、订单不稳定等影响,造成用工人数得不到保证,许多企业熟炼工、技术工流动性大,使用临时用工情况突出,因此影响生产。
三、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关经济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工业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申报办法、工业企业做强做大扶持奖励和贷款贴息实施办法,鼓励企业提升增量,挖潜增效,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稳产增效。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进新产品开发,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快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实现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减轻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程度。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今后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利润挤压,出现财务困难甚至停产的可能性将会逐渐增加。有关部门要对企业的活动信息进行集中、归并和整理,客观反映出企业信用度和发展前景,让发展前景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融资渠道得到畅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吸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充裕的资金。
相关附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