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12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增速趋缓
2012年上半年,受社会经济增速回调、热点商品消费降温、社会消费意愿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来宾市消费品市场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速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实现零售额26.88亿元,增长14.2%,增速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乡村增长快于城镇,城镇仍占主导
上半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60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8%,仍占主导地位;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2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0.7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增速明显回落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8.69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同比回落37.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2%,增幅同比回落80.0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0%,增幅同比回落42.0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长11.9%,增速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中石油、中石化实现零售额5.23亿元,同比仅增长11.5%,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为60.2%,是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各地消费品市场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半年,兴宾区实现零售额23.79亿元,增长15.5%;忻城县实现零售额7.98亿元,增长15.2%;象州县实现零售额8.20亿元,增长15.4%;武宣县实现零售额7.20亿元,增长16.0%;金秀县实现零售额2.80亿元,增长15.8%;合山市实现零售额3.90亿元,增长15.3%。增速最高与最低之间仅相差0.8个百分点,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所占比重偏小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8.69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1%,在全区仍处于较低位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规模亟待进一步扩大。
(二)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家用电器等商品零售明显回落
随着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优惠促销政策退出,家电产品市场日趋饱和,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额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8%,增速同比回落263.0个百分点。
(三)物价上涨影响消费增长
今年以来,尽管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整体回落,但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尤其是食品类、蔬菜类、服装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价格涨幅偏高,对消费品市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短期看,影响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频率。但从长期看,将加大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方面的压力,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即期消费下降,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降低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增长。
(四)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制约消费增长
目前,各商业零售网点正逐步完善,但大部分商场、超市、服装店内以中低档商品居多,品种不够齐全,经营业态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商品的种类、品质、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只好选择到南宁、柳州等周边大城市消费,这无形中影响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有些星级酒店硬件设施已经老化,在软硬件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与同级别的星级酒店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不及时更新,将制约住宿业的长期发展,影响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消费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大力开拓乡村市场,充分挖掘乡村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城镇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刺激消费需求增长。
(二)增强限额以上企业的市场导向作用
加快培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与工业相比,有“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多、利润高、污染少”的优势,要加大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促进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增强规模效应,改变来宾市商贸流通企业“小、散、弱”的状况。通过工商、税务、商务等有关部门,组织、动员和鼓励符合统计起点的企业和个体户纳入限额以上全面统计的范围,扭转限额以上企业总量规模偏小的局面。
(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
要积极引导居民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从而带动相关商品的消费,让服务消费成为推动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对信息网络、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投入,对服务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优惠以扶持其发展;另一方面要转变居民消费观念,积极推进服务消费,引导居民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改善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要加大对消费市场环境、食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管力度,尽量减少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心理和生活水平造成的影响,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提振消费信心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关附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