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2012年1-4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13 17:37

一、1—4月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一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6.8%,与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37亿元,同比增长38.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

一是亿元企业生产增势强劲。1—4月,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有49家,其中有29家企业的产值速度高于全市的平均速度,29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3.20亿元,同比增长150.6%,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2.8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贡献突出。

二是新增企业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拉动显著。1—4月,去年全市新纳入规模口径的140家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8.64亿元,同比增长217.1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2.0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3.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个百分点。

三是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4月,国有企业同比增长3.7%,集体企业同比增长48.1%,股份合作企业同比增长2.7%,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4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增长38.9%。

四是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保持较快的增长。1—4月,全市规模工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1%;小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8%。

五是五大支柱产业呈较快增长趋势。1—4月,五大产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7个百分点。除机械产业同比下降2.3%外,水泥陶瓷产业、健康产业、服装皮革产业和电子产业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分别为44.8%、53.8%、32.1%、82.6%;以上五个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4.4%、18.1%、17.0%、5.6%、4.0%。

六是所辖的各县(市、区)中有5个增速超过30%。1—4月,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有不同速度的增长,其中北流市、兴业县、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增速超过30%,分别为50.6%、49.8%、40.8%、39.0%、34.1%。

七是企业效益大幅回升。3月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0.58%,比1—2月上升了29.83个百分点。1—3月盈亏相抵后利润增速比1—2月提高了26.8个百分点;亏损面回落1.7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99亿元,同比增长30.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59亿元,增长2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8.66亿元,增长53.3%;更新改造投资101.15亿元,增长30.1%。

一是重大项目项目个数增长较快。1—4月在建重大项目(不含房地产)881个,同比增长38.3%,完成投资170.38亿元,同比增长39.74%;新开工3000万以上重大项目333个,同比增长9.18%,完成投资83.84亿元,同比增长32.01%。新开工亿元项目主要有玉林·毅德同际商贸城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北流市新高盛陶瓷有限公司BOBO新型节能陶瓷薄板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陆川县城东商务小区项目计划总投资7.8亿元。

二是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4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6.47亿元,同比增长6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6.85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57.38亿元,同比增长21.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1.68亿元,同比增长27.95%。

三是资金来源充足。1—4月,本年资金来源合计为367.59亿元,同比增长32.08%,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个百分点。国内贷款45.88亿元,同比增长141.22%;利用外资4.34亿元,同比下降72%;自筹资金250亿元,同比增长19.74%;其他资金来源32.92亿元,同比增长67.67%。

四是民间投资投资活跃。1—4月,民间投资完成238.45亿元,同比增长28.3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3.7%。

(三)财政收支实现平稳增长。1—4月,全市财政收入29.86亿元,增长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27亿元,增长25.0%。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增长10.9%。其中,房产税增长70%;土地增值税增长84.5%;车船税增长21.3%;耕地占用税增长165.1%。非税收入增长40.9%。1—4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9.15亿元,增长2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4亿元,增长2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9亿元,增长26.1%;医疗卫生支出3.85亿元,增长29.2%,农林水事务支出3.13亿元,增长20.2%;住房保障支出0.65亿元,增长78.6%。

(四)金融运行平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2.93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0.96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98.91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中长期贷款328.40亿元,同比增长3.6%。

(五)外贸出口保持增长。1—3月,外贸出口7707万美元,增长15.5%;外贸进口5565万美元,下降28.2%;外贸进出口总额13273万美元,下降8.0%。。

(六)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继续收窄。1—4月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5%,降幅比1—3月(-2.6%)收窄了0.9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8.08%)上升了6.4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主要行业产销率偏低。1—4月,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医药制造业、水泥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销率分别为94.94%、93.80%、92.81%、93.54%、84.60%,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水泥、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产销率同比回落明显,分别回落了4.24、5.29及20.82个百分点。

(二)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今年以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支出增加,且产品销售价格回落,对企业创利造成很大的压力,亏损大户呈增亏态势。

(三)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较缓。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80.47亿元,同比增长12.10%;产成品38.19亿元,同比增长16.88%;两项资金合计118.66亿元,同比增长13.60%,占流动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39%和59.16%,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5个和上升了11.42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大。

(四)节能形势较为严峻。一是综合能源消费量继续高位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动明显。1—4月,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8.9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4.71%,增幅比1—3月上升0.92个百分点。能耗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动,该行业本月拉动全市能耗增长22.4个百分点。二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继续上升。1—4月,全社会用电量1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6%,增幅比1—3月上升0.05个百分点,比1—2月上升3.75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把具备相对优势的、传统的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助强扶弱,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金量,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力;扶持好中小型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重点扶持和有序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走大工业发展之路。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推进我市工业的产业集群发展,当务之急关键要抓好两手。一手抓大企业的主业做强、辅业裂变、社会职能剥离,鼓励和支持外资、民资与大企业配套,拉长产业链,带动和促进工业的产业集群。一手抓工业园区,以园区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的战略平台,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战略投资者入园,带动和促进工业的产业集群。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为重大投资项目排忧解难,全面落实现有重点投资项目和重大招商项目的如期竣工投产,使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四)把握申报时间节点,抓好“三上”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入库工作。1—4月,我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新增“三上”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下一步要加大“三上”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努力实现更大的突破。当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好企业生产销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培育一批“三上”企业,进一步壮大“三上”企业队伍。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加快培育“三上”企业的同时,要认真领会国家统计局关于“三上”企业入库要求,把握好每年的2、5、8、11月为新增“三上”企业上报期,12月为下转上“三上”企业上报期等上报时间节点,全力抓好“三上”企业申报工作,把符合条件的按时上报。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今年6月国统计局将派出工作组到广西各市进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检查,重点检查数据源头的情况,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排查。6月中旬以前要对我市所有1112家“三上”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和检查,确保所有“三上”企业上报数据规范、完整、真实。与此同时,要着力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第一,认真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精神,突出解决好县级统计机构设立和乡一级统计工作岗位人员配置问题,以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第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县级统计机构统计工作规范(试行)》及其考核评价办法,促进基层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第三,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基础。抓好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技能。切实提高县、乡统计人员实地核查新增或变更企业、督促企业填报电子报表、审核联网直报数据等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