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县:2012年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分析

发布时间:2012-05-18 10:45
 

根据对大化县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426.78元,同比增长14.27%。

一、农民现金收入的特征

1、工资性现金收入稳中有增。今年一季度大化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为585.56元,同比增长5.36%,对上半年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04%。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为142.84元,同比下降19.21%,外出从业得到收入为365.82元,同比增长14.75%。外出从业为全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政府为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方面鼓励用工企业招聘农民工,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在岗农民工能拥有多种技能,从而增加其就业竞争力、稳定就业岗位。

2、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661.66元,同比增加81.78元,增长14.10%。家庭经营收入占现金收入比重的46.37%,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来自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为488.41元,同比增加81.78元,增长14.10%:其中农业现金收入人均89.42元,同比增加30.36元,增长51.40%;林业现金收入人均10.29元,同比增加1.8元,增长21.15%;牧业现金收入人均384.73元,同比增加24.52元,增长6.81%。来自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为34.13元,同比增加12.59元,增长58.44%:来自第三产业的现金收入为139.12元,同比增加12.99元,增长10.30%。导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来自农业现金收入的大幅增加所致。

3、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一季度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177.48元,同比增加65.57元,增长58.59%。这主要受惠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历年退耕还林补贴的兑现、养殖业补贴等政策性补贴的增加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一系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与之密切相关的转移性收入也持续较快增长。

二、当前农民增收面对的主要问题

今年一季度,大化县农民收入虽然保持了较为稳定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依然困难重重,压力巨大。

(一)生产成本增加,导致收入减少。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生产投入下降。全县农业生产的成本仍然一直都比较高。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对增收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部分农户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不多,农用生产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2、牧业产品销售价格出现下降趋势。一季度,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生猪的销售价格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玉米价格也居高不下,作为牧业的主要饲料,玉米价格也直接导致养殖成本的不断加大,最后将会导致投入减少,收入降低。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大化县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部分水利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粮食收成的不确定性。今年开春,由于持续寒冷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作物的及时种植,粮食减产的可能性因素依然存在。

(四)财产性收入相对滞后,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不大。

三、对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继续积极为外出务工农民搞好服务,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农民工劳务输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健全农民工就业机制,促进农民工充分地就业,引导农民工向高效益的行业和地区转移。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积极稳定农资价格,使农业生产成本不增加。

4、继续加大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5、进一步落实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对农村最低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搞好农民的医疗保障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