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2025年上半年农业经济稳中向优

发布时间:2025-08-07 08:57

2025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的精神,在贵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为指引,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两年有突破”目标,干字当头抓落实,做好涉农产业稳中提质文章,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主要生产情况和特点

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48.74亿元,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42.28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18.08亿元,增长13.4%畜牧业产值58.13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15.33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4.91亿元,增长4.7%。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8.4%、12.2%、39.1%、10.3%、10.0%,分别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51.51.20.60.5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增长略高于全国、全区水平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8.91亿元,增长5.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一产占GDP比重为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7%,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

(二)蔬菜种植稳中有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扶持蔬菜产业,大力发展优良品质间种、稻-稻-菜等模式,蔬菜销售市场行情保持平稳,生产大户在生产管理中投入更多精力,种植蔬菜积极性稳定,发展易种、易管、耐贮运的规模连片种植,促进蔬菜产量较快增长,2024-2025年全市积极筹措六项政策性补助资金共计4600多万元,加大蔬菜及食用菌等种植奖补力度,如覃塘区实施500元/亩冬闲田种植补贴、1000元/亩鲜食玉米种植奖补,鼓励大户和农户积极投入种植。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5.54万亩,增长2.2%。蔬菜及食用菌产值23.86亿元,增长3.6%,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食用菌产业表现亮眼,全市食用菌产值3.25亿元,增长10.5%,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2个百分点;港北区食用菌产值1.41亿元,增长23.5%,拉动该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覃塘区食用菌产值1.72亿元,增长5.0%,拉动该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

(三)水果生产总体平稳

今年全市荔枝产量大丰收,荔枝产量1.86万吨,增长42.7%。大力发展沃柑等柑橘类水果种植,大部分果园于近年陆续投产并处于丰产期,且收获期集中在四季度和上半年,同时,富岭绿然沃柑园和富岭六荣农场今年沃柑丰收,还有樟村200亩沃柑进入丰果园,各县区的大青枣、火龙果、陈皮柑、百香果,平南县、桂平市的小青柑等也喜获丰收并相继上市,促进全市园林水果产量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18.15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值6.00亿元,增长2.8%,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

)林业经济较快发展

坚持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全力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生产目标为导向,持续抓好各县区木材竹材采伐、苗木培育及清桉行动等工作,紧盯育苗、造林、林产品生产等重要指标,扎实推进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各级相关部门主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汇报工作情况,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为全市林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上半年全市林木砍伐293.36万立方米,增长23.3%;林业产值18.08亿元,增长13.4%,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

(五)畜牧养殖稳中向好

全市持续大力发展“猪牛上楼”、“铁桶计划”等现代化生猪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合理生产,调优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推动中小型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稳定规模猪场数量及生产能力,落实促进生猪生产补栏政策措施,调动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推进设施畜牧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完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猪价及猪肉产量稳步回暖回升,推动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畜牧业产值58.13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的39.1%,增长3.0%,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213.48万头,增长3.7%,生猪产值38.53亿元,增长2.8%,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7个百分点;禽蛋产量3.47万吨,增长99.0%,禽蛋产值3.14亿元,增长83.3%,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98个百分点。

(六)新型渔业成效显著

市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投养稻虾虾苗面积约14.14万亩,增加1.29万亩,同比增长10.0%;全市在养“跑道”式养殖水槽326条,陆基圆形养殖池3444个;全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9个,新增养殖面积20.08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大闸蟹养殖基地0.19万亩,养殖产量约0.2万吨;池塘(含大水面)养殖面积13.06万亩。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2.08万吨,增长5.5%,渔业产值15.33亿元,增长5.5%,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0.6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牛及家禽产业总体较弱。上半年,全市畜牧业产值58.13亿元,增长3.0%。牛肉产值3.34亿元,下降10.2%,下拉全市畜牧业产值0.7个百分点;家禽产值8.92亿元,下降3.1%,下拉全市畜牧业产值0.6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上看,上半年全市牛肉产量下降10.3%,增速排在全区第10位;禽肉产量下降3.1%,增速排在全区第12位。全市牛及家禽产业发展总体较弱。

(二)蚕茧的下拉作用持续存在。上半年,蚕茧产量0.50万吨,下降0.9%,蚕茧产值2.94亿元,下降1.3%,下拉畜牧业产值0.1个百分点,下拉趋势已持续多个季度存在。

(三)县区间林业发展差异较大上半年,根据市林业部门反馈数据,全市林木砍伐量增长23.3%。其中,林木砍伐量增速最高的平南县增长30.6%,林木砍伐量增速最低的港北区仅增长6.3%,增速相差24.3个百分点。县区间林业发展差异大,影响全市林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设施种植业发展水平不够强劲。全市种植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相对稍缓,除食用菌产业外,其他经济作物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有限,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较低。上半年,桂平市、平南县种植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44.8%、27.8%,而该两个县区种植业主要为露天种植为主,设施种植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种植业的发展水平。

三、下一步措施

(一)综合发展,提升畜牧养殖的稳定性。一是实施好牛产能调控政策和生产扶持政策,督促产能调控政策落实,稳定各项金融、环保、土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同时加强与上级农业、国调部门的汇报、沟通。二是各县(市、区)统筹好乡村振兴补助等资金出台牛的激励奖励政策,切实提高养殖户积极性和创新性。三是从种苗、饲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中小规模养殖场“一条龙”式的服务支持和保障,有效降低牛的养殖成本,加强养殖中的防疫条件,真实提升并客观反映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二)主动谋划,积极引进饲料养蚕模式。近年来,蚕茧价格较高且稳定,农业农村部门可结合贵港市有养蚕传统的地区优势,如港北根竹镇、覃塘黄练镇、桂平白沙镇等,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饲料养蚕模式,这将大大避免喂蚕桑叶受农药、气候的影响,也会大大降低养殖户的土地、时间和人工等成本。

(三)统筹谋划,逐步壮大全市林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提升战略部署,延伸产业链、巩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着力构建现代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市林业产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对林木采伐监管力度,严格管控采伐蓄积量,配合公安部门对盗伐、偷伐等破坏林业生产发展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二是盯紧木材采伐指标。落实各县市区抓紧审批、发证工作,督促林农抓好零星砍伐和耕地上种植的林木等非指标内林木砍伐管理和统计,力争林木砍伐量稳定增长。三是继续挖掘林业增长潜力,大力发展林木种植和林下经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抓好林业示范区的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的提档升级。

(四)提前部署,抓实抓细种植生产。一方面,围绕设施种植业上下游精准招商,形成全链条配套,并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对引进企业给予设备投资政策补贴,如前三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额返还。优先保障龙头项目的用地指标,同步搭建产学研平台,联合农科院所提供技术转化支持。市、县两级通过招商形成集群效应,快速提升全市设施种植业科技含量与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对蔬菜、水果、香料等种植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要进行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扎实掌握好全市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种植规模、生产模式、产量收成、龙头企业等情况,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助力全市农林牧渔业稳步向前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