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5年上半年建筑业产值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5-07-29 09:59

2025年以来,北海市建筑业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和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促进建筑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本地建筑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强建筑业市场监管,全市建筑业总体保持健康稳步发展。上半年,北海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00.16亿元,同比增长12.1%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基本运行特点

(一)龙头企业韧性足,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产值超亿元额企业共19家,完成产值84.24亿元,占全市产值总量的84.1%,全市建筑业产值头部企业集中化趋势明显。19家超亿元企业中,联友、强冠、北投、圣泰、浦厦等16家产值均实现正增长,合计完成产值75.17亿元,同比增长17.2%,合计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提高12.3个百分点。

(二)较同期单位数量多、贡献大。北海市在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优质企业上持续加力,企业个数保持不断增长,新增企业数量多,企业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年内新增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3家。2025年上半年,全市总专包建筑业企业119家,同比增长5.4%,其中正增长企业79家,正增长面高达66.3%,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长35.4个百分点。

(三)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本市建安投资转换率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51.4%。为今年产值稳步增长保驾护航。同时,北海市大部分建安投资集中在铁山港区,社会资本项目逐年增多,但之前项目投资方大部分携带外地施工企业承建项目,导致项目建安投资无法转化为本地建筑业产值和税收。今年上半年,铁山港区建筑业产值增长明显,茂化建、前欣等一批本地施工企业在铁山港区完成的产值超5亿元,增长51.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建安投资转化为本地建筑业产值的步伐不断加快。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资质等级偏低,发展潜力不足。现有的119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目前施工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本地中小企业相比中铁工程局、中国建筑工程局等央企、国企融资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偏低,难以优势竞得项目承揽。同时,企业普遍存在资质低、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资金不充裕等问题,导致企业工程承接能力不强,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在竞争中缺乏优势,发展效益低下、“走出去”困难问题依旧突出。房建市政行业项目持续减少,本地企业市场占有率低,持续支撑建筑业产值增长潜力不足。

(二)对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省内,尤其是市内,外部业务偏少。由于企业资质整体水平偏低,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8.09亿元,总量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一成,较去年同期下降9.1个百分点,经了解主要是强冠、圣泰等龙头企业外省产值下滑明显,去年承包的外省项目均已完工,且今年并未承揽外省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精准指导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落实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建筑业企业资质增项升级,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结构,大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申报特级、一级资质,扶植培育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引导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鼓励企业突破单一房建为主体的建筑产业结构,拉长建筑产业链,实现差别化竞争,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联营、并购等方式,向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相关上下游产业及其他行业发展。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倒逼企业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培育建筑业产业化发展新动力,提升建筑业企业在低碳、绿色、新能源领域的施工能力,加强建筑设计指导,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有效促使工程项目各方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各类建筑业企业技术特长,积极延伸产业链,促进全市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帮扶指导,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不见面审批”“告知承诺”、减税降费等惠企服务措施,以及“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减负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工作制度,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提振信心。扶持骨干企业做强做优,鼓励骨干企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施行业关联互补优势的战略合作,扩大资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积极优化本地市场的同时,加强市场开拓,帮助本地建筑企业“走出去”,扩大省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