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24年投资项目入库总体平稳 大项目支撑不足
——2024年河池市投资项目入库情况分析
2024年,河池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现了平稳增长态势,但同时存在着大项目少、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一、入库项目总体特征
(一)项目入库总体态势平稳,大型项目数量较少。2024年,全市新开工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39个,比上年增长9.7 %,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比上年下降32.5%;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248个,比上年增长40.1%;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12个,比上年下降20.0%。
(二)国有投资成主导,民间投资疲软。在全年新入库的项目中,国有投资项目260个,占比达76.7%;民间投资项目79个,占比为23.3%。从计划总投资来看,国有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占60.2%,而民间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占39.8%。国有投资项目的规模和力度均显著超过了民间投资。
二、行业与区域分布情况
(一)重点行业的拉动作用极为显著。在本年度入库项目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行业的投资拉动力最为强劲,分别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2.3和2.0个百分点。
(二)区域发展显著不均衡。分县(区)看,新入库项目投资两极分化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大化县、南丹县、环江县、宜州区以及东兰县5个县(区)的入库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实现了迅猛增长,其增长率分别高达246.6%、84.0%、48.4%、23.9%以及10.1%。罗城县、天峨县、凤山县、都安县、巴马县和金城江区6个县(区)的入库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呈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分别达到了73.6%、60.2%、56.7%、34.8%、21.4%以及12.1%。县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十分明显,入库项目投资增速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高达320.2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项目入库后续乏力。虽然入库项目个数增长,但大型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整体入库项目的体量亦有所缩减。2024年新入库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额较上一年下降26.4%。其中,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33.9%,占全部入库项目的比重为69.9%,比重比去年减少了8个百分点;其本年完成投资增长速度较上年回落了19.5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为18.5%,比去年减弱了4.6个百分点。
(二)民间资本参与度下滑。在全市范围内,民间投资信心明显不足,这一现象在基础设施与房地产等关键领域尤为显著,全年民间资本新增入库项目在本年度内的投资额比上年分别下降77.1%和41.3%。从各辖区的情况来看,在新入库的基础设施项目中,金城江区、宜州区、南丹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县、巴马县以及大化县无民间投资项目。在新入库的房地产项目中,除了巴马县和大化县的新增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本年完成民间投资额比上年有所增长外,其余9个县(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县以及都安县新入库房地产项目中甚至没有新增的民间资本投资项目。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项目储备及前期筹备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方向,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利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精心谋划并储备项目。完善项目审批流程与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联动,强化项目监管与评估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技术改造的融合。增强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资产配置的优化,以及技术创新与升级的推动。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三)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是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推出更多有利于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激励民间资本踊跃投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二是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民间资本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投资服务体验。三是拓展民间资本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丰富民间资本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