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发布时间:2025-01-24 18:00

2024年以来,北海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着力抓好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以优质服务推动存量政策及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持续发力显效,全市规上工业发展增速平稳、总量破关,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运行亮点
    (一)全市工业平稳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北海市规上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增加值总量均稳居全区第三位,经济驱动作用持续增强,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750亿元,规模总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北海市规上工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提速,全市工业总体运行保持稳步增长,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消费品制造业增长提速明显,制造业贡献突出
2024年,北海市规上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112.2%,制造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其中,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提速明显,一、二、三、四季度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15.5%、17.3%、23.1%,消费品制造业四季度提速较快,较三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
(三)重点产品产量提速增长,相关行业稳步提升
受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发力与相关企业扩产增效影响,北海市规上工业部分重点产品产量增长提速明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纳入统计的工业产品种类中48种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产品增长面为69.6%,增长面较上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其中,部分重点产品产量提速增长:电子计算机产量同比增长89.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带动电子计算机行业增加值较上半年提速9.7个百分点;机制纸增长39.6%,较上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影响造纸业提速14.8个百分点;成品糖增长45.2%,较上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速3.5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加速补强,“以进促稳”成效显现
    2024年,北海市早抓快干,抢抓“下升规”特殊窗口期, 推动本年月度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47家,新增企业数同比增长34.3%,新增动能快速补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400家,“以进促稳”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2.2倍,拉动全市增长3.6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00.7%,分别较上半年与去年提高70.7、41.4个百分点。其中玖龙、惠泽、南玻、蓝水等新建投重点企业快速成长、持续释放产能,全年合计拉动全市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
二、仍需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重点企业边际下拉明显,制约产值增长提速
今年以来,因部分重点工业品受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降与内部产能调控等因素影响,相关重点企业产值下降明显,制约全年产值增长提速,第四季度累计产值增速连续三月回落,全市规上工业全年产值较三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北海炼化、斯道拉恩索、新奥华恒等企业产值边际下降明显:由于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成品油市场持续呈现供强需弱的局面,加上原油加工量下调影响,重点企业北海炼化12月当月产值下降明显斯道拉恩索因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全年销售均价下降,加上12月因订单下降停产检修近10天,当月产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两家企业合计拉低全市当月产值4.7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停减产企业面持续扩大
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释放不充分等不利因素影响。1-12月,北海炼化、太阳纸业纸板、中海油涠洲作业、宣臻等216家规上工业企业停减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停减产面50.3%,分别较1-10月、1-11月扩大1.5、1.1个百分点,停减产面持续扩大,合计下拉全市产值6.9个百分点,下拉作用高出新增企业拉动幅度3.3个百分点,停减产企业数量的增长进一步制约了全市增长。其中重点企业一道新能源因产品价格下降订单减少,为降低亏损,生产模式由自主生产模式改成代加工模式,产值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下降,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
今年以来,北海市规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始终保持负增长,产业总体发展局势不明朗。2024年,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增速低于全部规上工业9.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对全市的支撑作用偏弱。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55.8%;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因当前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外贸市场欠佳,企业订单减少,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7%,下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2个百分点。
三、建议对策
(一)大力落实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推动产销良性循环要以推动国内循环为主,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落细现行一系列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推动“两新”“两重”政策继续显效发力,加力开展工业品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工业企业加大本地配套采购力度,帮助缓解企业库存压力,提升市场产品运化能力、稳定产品价格,进一步提振企业生产信心。
(二)积极推进新动能补强,助推工业稳产增产
一方面,要抓好“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优质龙头企业与下游企业,推动强龙头、延补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以进促稳”助推全市工业稳产增产,积极应对北海炼化、中海油涠洲作业等重点企业产量下滑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现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服务推进德金、顺应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投产,妥善解决企业上规入统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尽快达规入统,为工业经济注入新增量,形成新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工业增长后劲。
(三)加力鼓励企业技改,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工业振兴、千企技改以及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资金引导作用,加大企业技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高技术制造产业相关企业,鼓励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把提升产品层级与创新品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凭借优势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议价能力等,弱化市场需求不足对企业订单与产品价格的影响,助推高技术产业稳产增产,推动全市工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