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支概述

发布时间:2012-07-26 08:50

据对南宁市1000户城镇居民家庭调查,20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2558 元, 同比增长9.33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7元,同比增长11.47 %; 人均消费性支出7217元,同比增长10.59%,居民家庭收支全面增长。

一、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1、工资收入仍居城镇居民收入的主导地位,其它劳动收入平缓增长。为充实居民的“钱袋子”,市、县(区)政府陆续出台了的各种增资、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1)从1月份起,南宁市再次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820元提高到1000元,增幅达到21.95%。(2)乡镇卫生院实行的绩效工资带动了卫生系统在岗人员平均工资增长14.44%。(3)开发的各种公益性岗位,巩固了城镇居民稳定就业的局面。以上利好因素有效拉动南宁市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为8912元,同比增长7.19%。

2、社会保障水平的切实提高是居民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1)调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上调186.10元,调整增长幅度达14.75%。(2)对城镇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80元提高到300元。(3)对自谋职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补贴政策。在以上几项措施的带动下,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来自转移性收入为2672元,同比增长10.72%,占家庭总收入的21.28%。

二、居民收入的持续平稳增长,增强了消费信心,拓宽了消费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居民消费进一步增长

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17元,同比增长10.59%。从调查的八类消费构成看,呈全面增长势头。

1、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长27.96%,位居八大类消费第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黄金周乘坐飞机、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和自驾车外出观光的居民增多,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交通费用人均支出766元,同比增长42.45%。移动电话用户的持续增长,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3G网络不断拓展,在带动未来的消费主体中,通信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通信工具人均消费支出68.79元, 同比增长64.88%;通信服务人均消费支出349.8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25.44%,居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加大。特别是妇女,越来越注重对自身的保养和美化,单是化妆品一项支出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增长40.83%。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16.45%,居第三。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的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和家俱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量增加,对能减轻家务劳动压力的家务钟点工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其中居民的家具、家政服务和家庭设备的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2.57%、70.15%和15.11%。

4、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1.34%。上半年,随着南宁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仅住房装潢支出这一项人均就达132.6元, 上年同期人均为58.9元,同比增长1.25倍。

5、随着消费领域的拓宽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的选择性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膳食营养得到改善;衣着方面,购买成衣增加,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970元、同比增长7.7%;衣着支出567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6、医疗保健消费增长6.45%。南宁市城镇居民保健、防病、治病等健康意识增强,各类医疗保健器材、滋补保健品以及医疗服务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居民家庭,其中,上半年居民的保健器具、医疗费支出分别增长9倍和6.51%。尽管近几年来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政府也数次下调多种常用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但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仍然偏高,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386元,同比上升6.43%。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1.53%。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转移。彩电、电脑基本普及居民家庭。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713元,同比增长1.53%。

三、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偏小,收入增长点少。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之和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7.76%。财产性收入来源增长主要依靠居民出租房的收入,而其他收入的增长渠道则不畅。

2、医疗费用仍居高不下。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加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并多次调低药品价格,但医院的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等医疗费用仍处于高位,部分药品价格仍然高高在上,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费和药品支出合计313元,同比增长2.62%,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34%。

四、几点建议

1、适时出台增资政策,确保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多,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居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2.加大对个体和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个体和私营企业在经营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应在融资、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努力改善经营环境,拓宽收入渠道,增加经营收入。

3.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工资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